研究上的難題。
崇禎是真的沒有辦法幫得上忙,大明的人才積累,也才剛剛開始。
每個地方都需要人。
缺口大的,崇禎都恨不得去做老實,親自培養人才了。
另一邊,袁可立也在黃龍的陪伴下,走了過來。
本來還在生著自己兒子氣的他,在知道了城外實驗的機械列車之後,不知道為何,又開始生龍活虎了起來。
彷彿人生中的一個坎過去了。
剩下的就是一片坦途。
“袁老,你也來了?”
崇禎遠遠的看到,袁可立腳步輕快的走了過來,身後的黃龍,一臉無奈的跟著。
“我能不來嗎?機械列車啊,聲音大的就像是天上打雷,不來看看肯定是不甘心的。”
袁可立滿臉唏噓。
嘴角的鬍子,也跟著一下一下的抖動不已。
瞧著就像是一個頑童,在對著被人搞怪。
“在秦朝的時候,可是有滑道溜車的,可惜的就是,自從秦亡之後,這種技藝就沒有人再記得起了。”
袁可立說的是沒有記得起,而不是沒有人給遺失了這種傳承。
技藝一直都存在,可就是沒有人想起來使用,這背後的道理,是為了什麼。
如今他也已經想明白了。
軍隊的人不喜歡,是因為這種可以隨時到達的列車,會加重皇權的掌控力度,將軍們的權利就會相應的缺少自主權。
誰也不喜歡,已經遠離了監督他們的人。
還會被不時的來檢查一番,速度很快,還避不開。
文人也不喜歡。
其意思和武將也都差不多,於是這樣的一種技藝,就封存了幾千年。
正如秦直道一樣。
誰不知道修路的好處,可又有那一個朝代的皇帝,真的會去修路?
也就隋朝更加大氣一點,修路人家也修,可運河人家也挖。
而且人家還不缺錢。
前車之鑑,已經有了好榜樣,為何後來的皇帝們都不用呢?
這個問題就很是值得深究了。
此刻被袁可立重新提了起來,崇禎也是一怔。
他不是很清楚這個,還一直以為是失傳了,現在剛好他利用長遠的眼光,又拾了起來。
感情技術一直在。
就是沒有人想起來使用。
“皇上可是覺得,既然在幾千年前,都有人會用,為何後來的人卻偏偏不會了?正如現在皇上使用的那種流水線作業一樣,在秦朝的時候,也哦度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