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庚不知道是上行下效,還是怎麼的,也在胡思亂想,只是兩人想的東西,都大不相同。
只能說,李長庚人老心不老。
崇禎思緒亂飛。
好一會才收斂心神,現在想的再多,都為時過早,還是想一點現實的問題最好。
“大明的人才儲備,還是不夠,孩子的教育,最少要九年以後,才會有所改善,還有就是工匠這一塊,暫時已經把大明能夠搜刮的大匠,全部弄到了道院,往後的傳承,也是需要時間來沉澱的。”
崇禎右手敲著桌面,喃喃自語道。
一樁樁一件件的麻煩事,其實在科技起來之後,都會成為過去式。
“接下來就是橋樑和水利工程了,房子的建造,如今的技術已經可以滿足當下的需求······”
心裡還在想著,還有
(本章未完,請翻頁)
哪一個地方,沒有想到。
“對了,大明的醫學院,現在已經撥付給了太醫署,不知道這些人現在培養的人才,多不多,能不能夠滿足大明現在發展的需求。”
之前的百姓們,手中沒錢,就是生病了,也是憑藉著自己的身體,硬生生的扛過去。
若是最後好了,那就是一家人皆大歡喜。
若是真的抗不過去,也不過是一具棺木,隨時下葬。
完全就是聽天由命。
崇禎弄出過一段時間的免費官辦醫館,可最後也是不了了之。
想著往後的教育水準提升上來之後,繼續免費官辦醫館的話,是不是就要沒有人想著佔便宜似得,給官辦醫館更大的看病壓力?
都是有恆產者有恆心。
也有人說,倉稟實而知禮節,這麼做應該沒有問題吧?
崇禎一時不確定了起來。
他實在是被這些人給搞怕了,生怕一項好的政令下去,最後都會因為某些原因,給弄出奇葩的結果。
錢財花了不說,最後還落不下好。
“還有,大明的農作物改良,必須提升上去,不過這一點就要看天意了,急不來,不過可以加大投資,要是能夠弄出雜交水稻的話,那麼大明從此以後,就再也不會為了糧食不夠吃而發愁了。”
崇禎在想這些問題的時候,站起身來,在書房內來回的走動。
此時此刻,他是真的覺得,自己上一輩子,沒有好好的學習。
要是多學習一點的話,大明此刻的提升,根本就不是這個樣子,最起碼徐光啟的被燃機,肯定是早就做出來了。
用不到現在,還在糾結著,怎麼去縮小體積,怎麼去提升更大的動力。
“高宇順,去找婦幼院的人,要一份大明今年嬰孩的出生資料。”
崇禎忽然腳步一頓,轉頭吩咐道。
剛剛出去傳達了命令,回來的高宇順,還沒有站穩腳跟,再次領命出去了。
他不管皇上要什麼,只管自己弄不弄得到。
崇禎的想法很是跳躍,前一刻還在想著大明的糧食問題,下一刻就開始關心起,大明的人口增長問題。
由於婦幼院有著最精巧的產鉗,最熟練的穩婆和最乾淨的孕生條件,儘管所有人都是穿著一身的白大褂。
不是很吉利,
可隨著名聲的傳揚,還有百分之一百的那種產子成功率,讓大部分人都在下意識的選擇婦幼院。
而每一個孩子的出聲,婦幼院都會有著詳細的登記和統計。
想要知道大明的人就增長情況,看這個絕對是最接近真實的一項資料。
沒有壓制人口增長的年代,更取消了徭役和賦,百姓們也就沒有心思繼續隱匿人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