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民間的力量,進入到海商上面去,這一進算是進一步撕開了大明禁海的祖宗之法。
儘管民間的力量,在很早之前,就在偷偷摸摸的做一些航運事業。
就是因為這種航運實在賺錢,所以才被許多人,試做囊中之物,在大明許多的皇帝,想要分一杯羹的時候。
都會被朝堂上的大臣們給扯住衣袖,從各個方面來闡述,開啟海禁要不得。
而在這種一代又一代的忽悠下,後來的皇帝,那還會有對這方面的正確認識,於是杭州,福建,廣東等地的人,賺的盆滿缽滿的時候。
皇帝還在為了國庫的空虛而夜不能寐。
找不到財源,那就只能加稅,可加稅到最後,不過是落在了最窮的一群人的身上。
崇禎可不管李長庚說的,什麼叫不是時候。
此時在吩咐了下去之後,崇禎回過頭看了看,自己六年來的施政方案,神奇的發現只要是原來朝堂之上的大臣們。
不斷地勸說不要做的,他都做了一遍。
不斷地慫恿著讓做的,反而是一件都沒做,腦中閃過了一絲疑惑,或許治理國家,並沒有多少難度。
只要看準時機,把許多事情,反著來做不就成了?
李長庚見皇上,沒有改變自己的主意,也就不再勸說,反正只要他們這些大臣們勸說的事情,大多數都會被皇上否決掉。
然後加大力度的推進。
事實證明,他們所有的體溫,似乎都是被皇上反著來運用的。
這麼一想的話,他們這一朝的大臣,似乎還是有那麼一點作用。
“哦,對了,立刻給軍部發文,追回可以向小琉球島用兵的軍令。”
崇禎突然說道,他可不想,已經答應下來了通商的事宜,最後卻被軍部的命令給打亂了隨後的部署。
再次在心裡感嘆。
大明還是太窮了,要是昨年沒有孟津決口的事件。
今年又怎麼會對外用兵的時候,都謹慎萬分。
錢,大明的國庫有的是。
可物資就不成了,現在還沒有造成物資供應方面的崩潰,都是物流運轉在高效率的進行著拆東牆補西牆的行為。
一點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
怕是隻有軍管才能夠在短時間內解決。
物資配給,還是那種精確到每一個人的物資配給,崇禎只在一開始的時候,這麼幹過,效果雖然不錯,可到底不是長久之計。
此刻,崇禎心裡還有點小竊喜。。
因為按照現在大明的發展狀況,等到秋收之後,大明有了足夠的糧食,就可以招募更多計程車兵,然後向著高句麗用兵了。
只要打下了高句麗,那麼在旁邊不遠處的雙城衛(符拉迪沃斯託克,又叫海森威),就可以再建立一所永久的水軍基地。
到那時,從海上行走到奴兒干都司,可要比從陸地上不斷的推進,更快,更節省資源。
而且,崇禎已經開吃暢想,大明往後的疆域面積有多大了。
或許不可能統一整個世界,可一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吧。
坐在下面,等著崇禎再次給出建議的李長庚,莫名其妙的看著皇上傻笑,心中不由的疑惑。
這是想到了什麼好玩的?
難道後宮裡的皇后和妃子們,又弄出了新的花樣?
心中琢磨著,回去就買一本關於皇上的那種特殊的書籍,好好的研讀一二,那上面雖然都是在吹牛,甚至是在胡說八道。
可其中的某些姿勢,還是很有研究價值的。
就是有點費腰。
人參,燕窩,不多吃一點,根本就撐不住最新的體驗效果。
崇禎坐在案桌前,在胡思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