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崩壞。
指周代封建制度的規章制度遭到極大的破壞,寓意社會制度和文化秩序遭遇重大變局,亟需內聖外王之人改進。禮在這個時代,以及之前的任何一個時代,都是國家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
然而,按照李長庚的說法,那就是整個大明的制度,已經因為變法,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而原有的秩序,已經被拆的七零八落,幾乎不復存在。
內聖外王也被皇上批的一無是處。
“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已經都包涵在了大明律當中,道德是存在的,可一點失去了道德的話,那麼下一步就是違法了。”
李長庚長嘆一聲。
之後只要違法,那就沒有任何情面可講。
其實認真的說來,禮尚往來還是有的,可再也不是那種打著禮尚往來的旗號,來做貪贓枉法的勾當。
發現一起。
處理一起。
皇上的眼裡是揉的了沙子的,端看這粒沙子,是不是會給大明帶來好處。
高弘圖思量了許久,才悶聲的道:“說的也是,要是以前的話,只要強皇上恕罪便可,現在一且都講究大明律,若是還按照老一套的來做事,肯定是要不得的。”
此時此刻,他總算是明白,孫傳庭錯在哪裡了。
不是他帶兵打仗不夠勇猛。
也不是他做事不夠仔細,而是他的種種行為,已經跟不上這個時代的需要了。
好的習慣可以讓一個人,無論在任何時候,都能戰勝苦難。
可壞的習慣則是在不斷的給自己製造困難。
“在京師的時候,孫將軍是做了大改變的,然而出去了一段時間之後,又故態萌發,就是連他自己都沒有察覺的出來。”
李長庚口中說著孫傳庭自己沒有察覺出來。
實際上他自己也差點被當成了理所應當。
不得不說。
這種習慣能夠傳承幾千年,是真的很難改變的。
也就最新提拔上來的各處縣城裡的官吏,他們沒有受到曾經的那些大臣們的影響,做事的時候還好一些。
只有老人,才會感到彆扭。
或許這也是南京的那些人,看出了皇上變法之後的要求,自己覺得難以忍受,才一直不敢投誠的真實原因吧。
沒人喜歡被規矩約束。
曾經只要做官了,那就是他們這些官老爺的聲音最大。
就是皇上想要決定一件事情,不管還壞,都得大臣們同意才行。
不然就使勁的拖後腿,直到皇上給出他們滿意的答案。
如今呢?
只需要按照大明律來做事就成。
不犯法,就是自己把自己的房子燒了,都沒有人管。
而犯了法,就是自己的道理再多,再大,那都必須依法處置。
人情麼有了。
就是提上豬頭都找不到送禮的地方了。
高弘圖不知道是該慶幸,還是什麼。
幸好他自己才從縣城,去了京師,做事的時間還不長,不然一個疏忽,自己就是孫傳庭第二了。
“孫將軍該不會有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