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其後寒冷也不用怕,道院設計的房屋,足以抵擋外面的寒冷,更何況還有棉衣和棉被用以禦寒。
往後要是遼東的戰事平息了的話,想要去關外接辦土地的人,絕對會更多。
到時候又是一場屬於上一階層的盛宴,而老百姓也能夠跟著喝一口湯。
“只是其中的些許佈置還是要有的,免得一些人覺得天高皇帝遠,生了不該有的念頭。”
崇禎揉了揉鬢角。
站起身來,走到身後掛著地圖的牆壁走去。
“這裡是要修建好幾架大橋的,就是不知道如今的道院有沒有可用的人才,來主持這樣的建橋任務。”
大淩河是要修一道必須要有的橋樑,三義關和遼河也必須要有。
還有就是上游的渾河,太子河也都要連通起來。
不然兵力的投放速度,絕對會被放緩,而且還要影響兩邊的交通往來,沒有外來的商人進去,路途遙遠,就算是能夠產糧食,運價也會高的離譜。
最後還會成為一個坑人的良政。
修路不算是多有技術含量的活,修橋則不然,各種力學角度的計算,承重能力,如何動工,都是有著最嚴謹的規劃。
“如今看來想要和遼東劉興祚他們緊密的聯絡起來,還得開著海運才行,造船廠應該在年底就會完工,可要想投入使用,還得等上一段時間。”
偏偏崇禎如今最不缺的就是時間,缺少的而是人才。
正在思索如何佈局的時候。
高宇順高公公就站在了門外,
(本章未完,請翻頁)
低聲的要求求見。
“皇上,袁老剛剛在袁府暈過去了。”
“他老人家身體好好的,為何無緣無故的就暈倒了?”
崇禎轉身看著高宇順。
在昨天兩人還逛街來著,看到街上的大媳婦,小姑娘,袁可立還是興致勃勃的喊著世風日下,實際上比誰看得都起勁。
怎麼轉眼,人就躺下了?
難道是人老心不老,晚上多吃了兩根人參,加了會班?
然後到了今日,累到了?
崇禎在心中胡思亂想,口中卻在一本正經的詢問著事情的經過。
“是袁老聽到他的兒子,當兵去了遼東戰場,一時之間反應不過來,氣急攻心,所以······”
高宇順低著頭,不敢再說下去。
在來時的路上,他就已經反應過來了,按理說袁老這樣的人,其兒子若真是要去當兵,募兵部的人不可能不清楚其出身狀況。
畢竟現在每一位士兵可都需要辦理身份證明,以此來作為自己大明人的身份。
無論是以後記錄軍功,還是有所繳獲,那都是需要用到身份證明的。
而晁剛知道了,也就是皇上知道了,可現在只有袁老還被矇在鼓裡,成了最後一個知道訊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