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中。
崇禎也在看著最近幾日的報紙,上面關於養殖場和奶粉廠的利益,說的是入木三分。
儘管都是事實,可先期的投入還是很巨大的。
畢竟只有王家一個先例存在,一切都還需要從頭再來,摸索著度過最初的難關。
也就只有養殖場,俘虜了那麼多的林丹汗的手下,找出一些放牧技術好的,專門管理這種事,才是最簡單的一條路子。
唯一的弊端就是,見效太慢。
一個週期必須養足一年的時間,才算是正常。
剩下的就是湖廣的賑災情況了,每一天相隔七天時間,就有一次更新,讓每一次的賑災都落在實處。
同時受到更多的人去監督。
而這樣的辦法,也就從根子上杜絕了貪墨的可能性。
畢竟。
在這樣的是一個時代,這種宣揚賑災計時的辦法,可是第一次出現,誰也不想被自己的一次手腳不乾淨,就釘在了史書之上,從而讓後人觀賞。
同時也在促使,賑災的所有人員,拿出百倍的力氣,來盡心的做成這件事,也算是給自己的履歷,增添一點光彩。
往後即便是要升遷,或者選一個好點的職位。
也能夠有拿得出手的政績。
不過現在已經進入了平穩階段,再也沒有一開始那種慘烈的,彷彿下一刻這些災民們就要活不下去的樣子。
崇禎看了一眼手邊的一封奏摺。
這封奏摺裡說的就是當地的一些百姓們,已經開始聯名給張國維和孫傳庭他們送萬民傘了。
民間的聲望,在這一刻,也就是在湖廣一帶,這些前去賑災的人,似乎已經深入人心了。
其中還有孫傳庭的自辯奏摺,似乎是生怕自己“功高震主”。
至於更加膽小的張國維,也已經給他上了三封請辭的奏摺,卻都被他輕鬆的壓了下來。
“想必這些人,現在應該接到他的回覆了吧,不知道,可惜的就是,看不到我的回覆會讓他們臉上出現怎樣的精彩瞬間。”
崇禎也是有著自己的惡趣味一面。
在許多批示的奏摺上,許多官員,乃至於大臣們,看到某些言語,可都是瞠目結舌的。
而一些所謂的皇上聖言,也就是從這些途徑傳播出去的。
為此,據說還有一些好事之徒,專門把他說過,寫過的一些話語,總結起來打算編撰一本書籍賣錢的。
至於,會不會被專利局的人找上門,從而罰款罰的身上肉痛,心中心痛,那就不是崇禎所關心的事情了。
然後就是來哦懂的戰局。
報刊上刊登的都是大名連戰連捷,而崇禎看得卻是物流的詳細清單,其中的物資損耗,讓他是一陣肉痛。
距離越遠,損耗就越大。
佔據的疆土越大,治理起來的時候,所需要的官吏也就越多。
這一次可不比以前,是需要花費更大的力氣去治理地方的,報刊上已經宣傳開了,遼東的土地肥沃。
足以產出足夠多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