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曾經的窮人家裡來說,勞力是最不缺少的免費東西。
現在隨著大明朝廷對袞州的清理和開發,讓許多大戶人家的長工們,都有了很多的選擇。
高家也是一樣。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都是為了養家餬口,有了更好的選擇,更自由的選擇,自然就不會再去做寄人籬下的事情了。
在許多人離開高家的時候,也就高老伯念舊,一家人都留了下來。
說是伺候了高家一輩子,自己也老了,不想再出去和年輕人爭一長短,安安穩穩的就這麼過完後半輩子算了。
“回老爺的話,我叫高翔,我父親在家裡的時候還經常說起過你的,他還說,能否一輩子識得幾個大字,學會了自己的名字怎麼寫,還都是您交給他的。”
一直沒有說話的年輕人,一旦開口說話,就是滔滔不絕。
說著家中今年的收成。
還有幾畝地的棉花買了多少金元。
更多的就是,高家在登萊造船廠購買了一艘貨船,正在做運輸生意,很能賺錢,家主打算年底了要是有何時的貨船,再買一艘。
現在碼頭上,已經買到了兩個倉庫,還多僱了十來個工短工在做事,自己的父親就因為識字,懂得算賬,現在已經做了庫房的庫管了。
“高老伯有出息了,都懂得算賬了。”
高弘圖哈哈笑道,搖了搖頭接著又道:“那你呢?你會不會識字?懂不懂數算?”
憨厚的高翔,身手打算摸一摸後腦勺,卻又發現在老爺的面前這麼做,會很不雅觀,也很不禮貌,隨即收了手,反而不知道這一雙手要放在什麼地方。
緊張的晃了晃肩膀道:“我,我也是識字的,就是數算學的不太好,一學那東西就犯困,老爹說;我就是不開竅,不是讀書的料,所以才派了我前來伺候老爺。”
(本章未完,請翻頁)
高弘圖聽著這話,恍然就回到了他的小時候,那是他讀書也是這麼個樣子,哪有學不進去的。
哪有不開竅的?
又有哪一個人天生就是一個學習的料?
不外乎就是自己下的工夫多。
死命的往自己的腦子裡灌東西罷了。
在那時,教書先生都是不斷的搖頭,說自己算是廢了,學不出來什麼名堂,往後更不可能考上科舉。
可最後呢?
科舉不但考上了,還做了官,人這一生,誰能把誰給料中了?
“那你想不想學。”
想到這裡,高弘圖做了一段時間教諭的人,又有了一個教諭人的物件。
“想,不過家裡除了父親,就我一個勞力,不幹活可沒辦法掙錢娶妻生子。”
學不進去還想學,高翔不是認為自己有多聰明,而是隻有坐在了教室裡,他才會發現,自己最能夠把握住自己的命運。
儘管這種感覺很模糊。
可人對於知識的態度和好奇,從來都沒有變過。
在登萊的時候,哪裡也是有著學校的。
他經常就是空閒了,就一定要去站在外面聽一節課,儘管他錯過了粗多的課程,可依然想要知道,那些先生們講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