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崇禎已經在皇帝這樣的枝職業,位子上做出了巨大的成就。
青史留名,絕對有自己的一席之位。
可對於那些歷史上能夠留下名聲的皇帝,心中還是佩服萬分,自認為處在人家的位置上,絕對做不到人家的成就的。
其中太祖皇帝朱元璋,就是最為典型的一個例子。
都說農民起義,事實上,翻開歷史也只有這麼一位。
因為最底層人的見識,魄力,還有氣度都不是經過了教育之後,能夠比得上的。
限制一個人的上限,有時候就不是一個人的能力,運氣也佔據了絕大的因素,很顯然太祖朱元璋各方面都沾上了。
“要父皇這麼說的話,那漢高祖劉邦就是一個流氓混混,這樣的人也不一樣得了整個天下?”
朱慈烺先是好笑,接著就是無語。
最後眼珠子一轉,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人物,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他就想要看看自己的父親該怎麼應對。
叛逆期的孩子,總想著挑戰老父親的權威。
所以不管崇禎說什麼,講多少大道理,朱慈烺都會找出一大堆的理由,來進行闡述,進行反駁。
崇禎聽聞眼睛一亮,他不是食古不化的人,小孩子能夠想到這一點,就說明已經很聰明瞭。
可聰明的孩子,總會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原因或許很小,就是周圍的人讓他不痛快了,他就要讓周圍的人也一樣不痛快,平常人還可以,可作為皇太子,這麼做就有很大問題了。
任性可以有,卻也要分場合,分時機。
若把任性作為常態,崇禎都要考慮,自己的這個兒子,是不是給教廢了。
“你讀書,就是隻看到人家漢高祖劉邦是個地痞流氓,是個小混混?”
說起別的,崇禎還不一定心裡清楚一個人是怎麼回事,可要說起一些歷史上留名的皇帝,他可就有話說了。
“難道不是嗎?劉邦出身農家,為人豁達大度,早年不事生產,這都已經是文人給美化了不知道多少次的,難道要說漢高祖皇帝劉邦遊手好閒不成?”
人小鬼大的朱慈烺,說著自己的見解,不能說正確,也不能說不正確,能夠想到這裡,其實已經可以算是一個合格的皇帝繼承人了。
透過現象看本質。
有的人,一輩子都學不會,儘管現在朱慈烺看到的只是皮毛,可這只不過限於見識的問題而已。
思考問題的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懂得看透表象,才能夠在皇位上座的穩當,不然就老老實實的當一個吉祥物,一旦不甘心,想要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那都是很危險的事情。
“劉邦是透過考核成為秦吏,做了泗水的亭長,要知道那個時代的讀書人,可是和現在的大明不一樣,而且在任上,他戲弄縣廷官吏。你覺得要多大的本事,家裡有多大的勢力,才能夠做成這些事情,還沒有被縣廷官吏給弄死?”
崇禎一步步的引導者朱慈烺去思考更深層的問題,儘管這種人與人之間最深層次的關係,並不是這樣的十一二歲的少年該掌握的。
可誰叫他只朱慈烺,往後會是大明的皇帝呢。
朱慈烺瞠目結舌。
他只看出了漢高祖劉邦是個混混,也沒有想過這樣的混混,其身後也是有著很大的背景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差一點,怕是都會死無葬身之地。
別說那個秦漢時期了,就是現在的大明,別看四海昇平,海晏河清,底下有多少暗流湧動,誰也說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