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後來的功過,那就留給後世人去評價了。
或許他的名聲不會很好。
畢竟,‘聖母’這種職業,從來都不分時代,不分國家和民族。
只有跟隨而來的大臣們一頭霧水,完全弄不懂崇禎眼中的悲傷是為哪般,難道是對將來的稅收變法,忽然起了憐憫?
這麼一想的話,他們心中也就有了額外的想法。
一年多的時間,並不足以行走全國。
即便是現在官道修建的再好,某些地方也已經開通了機械列車,也沒有辦法迅速的到達目的地。
於此同時。
李過很爭氣,建奴的滅亡也只多延長了一段時間。
代善是被多爾袞給殺了的,原因只是爭風吃醋,代善去後宮中就寢的時候,終於忍不住,把送不出去的‘大玉兒’給辦了。
舒坦一晚上。
卻是丟了唯一的一條命。
只是多爾袞的做法,就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亂象再也也止不住,八旗也很快就分崩離析。
其中最慘的就是滿八旗和漢八旗的人。
‘忠心’的代價,就是和建奴們一起陪葬,也算是求仁得仁。
少了被大明的人,送去工程隊中幹活,從而受盡白眼經歷,也算死的乾脆利落,而袁崇煥他們,也在這種亂象之中,沒有了堅持下去的意義。
被押送到了關內。
送去了修建鐵路的工程隊伍當中,據說當時袁崇煥他們投降的時候,還想著會給自己有點優待的。
畢竟在建奴的後方,也是出了力的。
可到底是沒有等來朝廷的一紙公文,做錯了事,不受到懲罰的時候,是不是就不用操心做對事情了?
至於杜度,死的就更加的悽慘了。
比較有意思的就是,建奴的那些貝勒們,都被自己的奴才割了腦袋,拿到了大明的軍隊中領功請賞。
最後的結局,不過是在去往工程隊的時候,分配的工作好一點罷了。
就這,已經讓許多人很滿意了。
洪承疇也滿足了自己向外擴張的雄心,拿下了鄂爾渾河給崇禎作為賀禮,讓搞畜牧業和鬧製品行業的人,發了大財。
另一邊的盧象升和劉文秀,也不甘寂寞的做到了讓整個吐蕃歸屬大明,種上了大片的棉花,讓整個大明的百姓們,都有了便宜的棉衣和棉被使用。
涼州將軍,是張春來管理,不過年歲大了,也幹不了幾年了。
軍部已經擬定,讓馬祥麟來接替。
而經濟也因為大明不斷的勝利,在欣欣向榮之中發展,皇上說的那幾樣稅收,只聽打雷,見不到雨點。
也就暫時沉寂了下去。
大明的方方面面,都在成倍的增長。
也就在這種情況下,崇禎覺得已經沒有繼續巡視下去的必要了。
次年,崇禎十六年,二月。
崇禎回到了京師,也正是這一個月,李過又平定了索倫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