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面傳來的訊息,也就只有兩個有用,其中之一就是,罕見的暴風雨侵襲了英國,河水氾濫,樹木也連根拔掉。
算是給荷蘭了一口喘息的機會。
另外一個則是俄沙俄和瑞典簽訂停戰協定,隨後俄軍和立陶宛向波軍發起進攻。
別的國家在打生打死。
那麼沒有戰爭的國家,就有了機會繼續發展壯大。
當然這些訊息,只有走出去,並且走的更遠的國家商隊,才會清晰的知道整個世界的形式。
只要利用得當。
讓一個國家發財,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楊國現在已經比崇禎剛來時,範圍擴大了一倍有餘,相信只要繼續下去,五年之內絕對會佔領整個新幾內亞。
另一邊的大順也是這個樣子。
只能說,隨著大明商人們,走的越遠,見識越多。
來到楊國和大順尋找發財機會的人也就
越多。
為此,大明的人口流失就有點嚴重,還在底子還在,在鼓勵生育的基礎上,也很快迎來的人口大爆炸。
一年又一年。
崇禎彷彿在親眼見證歷史一樣,每天不是在遊玩,就是在遊玩的路上。
他聽到過瑞典軍隊圍攻哥本哈根。
也聽到過俄軍在烏克蘭包圍波軍。
同時還見證了西班牙和法國簽訂比利牛斯和約。法國路易十四與西班牙腓力四世簽定比利牛斯條約。
西班牙因沒有得到哈布斯堡的支援,而決定割讓邊界領土給法國以和平結束戰爭。
該協定還包括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世和西班牙公主瑪麗·泰蕾莎之間的婚約,公主的嫁妝為五十萬金埃居,分三筆付清。這婚約使路易成為歐洲權力最大的國王。
在周圍的許多國家,都知道了崇禎在楊國定居之後,就有不少國家,前來邀請大明這樣一個古老的國家,放手權利的前皇帝,來見證一些他們認為有意義的事情。
崇禎也忽然靜極思動。
帶著自己的女人們,開始了環遊世界。
三艘鐵甲戰艦,就是其標誌性的船隻。
只是在某些時候,鐵甲戰艦需要的燃料,很難補給,只能換成了大明最大,也最新的樓船出行。
崇禎可不願意,自己的鐵甲戰艦,落在了別的國家人手中,從而被人家發現了戰艦的秘密。
讓大明也跟著受損。
崇禎三十一年。
二月,保王黨分子、英國駐蘇格蘭軍隊司令蒙克率軍進駐倫敦。
四月,剛剛復辟上臺的查理二世將海上力量定名為「皇家海軍」,而拒絕頒發陸軍使用「皇家」字樣的特許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