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來。
一年又一年的過去,大明也在不斷的發展壯大,許多時候,治理國家就是放棄一些傳統的思維,戳破一個窗戶紙。
然後改掉一些曾經的習慣。
就可以順著一些某種規律,持續的進行下去。
這些都是崇禎這麼多年,作為皇帝的時候,總結出來的答案。
用另外一句話誰說就更為簡潔了: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時運不濟,有時候就是有萬般手段,都沒有辦法來掙脫困住自己的鬧籠,當年的崇禎能夠做成事。
不過是因為有反賊,給了他機會。
要那不然,論謀略這些需要靠腦子的辦法,他估計活不出半年時間,就會莫名其妙的死於非命。
崇禎已經不再年輕。
崇禎二十年的時候,那時他三十六歲,剛好也是遷都到西安府,也就是後來改名的長安府的新都城。
然而轉眼已經過去了五年。
四十一歲的人,正是一個人的壯年。
也是大明正在烈火烹油一樣,蒸蒸日上的時期。
自己的兒子,也已經長大成人,下一代的人才,也已經茁壯成長。
他還沒有老,卻已經有了一種老了的感覺。
手中的權勢,讓他必須清醒著,隨時面對可能出現的危機。
畢竟看起來很平和的大明,實際上隨著太子漸漸的成人,依舊有些暗流湧動,不過有意思的則是,自己的太子朱慈烺。
並沒有任何方面的舉動,只是在默默的學習者任何一種知識。
剩下的時間,也都是在陪著自己的母后,四處遊覽大明山河的壯麗景緻。
省心,省力。
是崇禎能夠找到的,為數不多的感嘆。
有時候,他都不是很清楚,自己的兒子,當年在御書房,被自己給說了一通之後,變化為何會這麼大。
大到他心中都有一種感覺。
若是兩個人的身份相互調換的話,在權謀方面,自己居然不會是自己兒子的對手,這就很離譜了。
其實,按照崇禎心中的想法,是想要把皇位傳承下去的。
大明已經走上了一個合適的道路,無論是誰來,只要腦子不是不好使,都會安安穩穩的讓大明繼續強大下去。
而且,他還能脫身出來,不在為朝政所累。
就算是現如今的制度,再全面,許多事情也都有內閣和軍部來處理,可依然有些拿不穩的事務,會送到崇禎的手上。
這天。
風和日麗,適合出門踏青。
崇禎和周皇后,走在華山腳下,仰頭望著高聳入雲的峰端。
山道崎嶇,崇禎可不願意以身犯險。
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這一點他還是知道了儘管他也想要爬山上去,看看上面的景色到底有多麼的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