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崇禎大明 > 第六百零五章卻將萬字平戎策(一)

第六百零五章卻將萬字平戎策(一) (第2/3頁)

推薦閱讀: 簽到在神話明末

“既然南越的前期戰略可行,那麼就開始向朱慈烜的封地(高句麗),運送物資。”

崇禎看向了邢氏。

(本章未完,請翻頁)

物流轉運使的權利,隨著大明官道的修建越多,也跟著越發的壯大。

已經有許多人建議他拆分一下這個衙門的權利,可目前為止,崇禎還沒有找到何時的人手。

有的官職很簡單,只要按照一些規章制度走,都能夠勝任。

可現在大明,許多專業的官職。

沒有學過相關的學識,還真就是兩眼抓瞎,玩不轉。

袁可立也在思考著,大明該如和著手把扶桑拿到手中,在歷史上,這個小國家,可沒少對中原造成創傷。

期間若不是不斷的更換朝代,其中積累起來的仇恨,怕是傾盡四海之水都無法洗刷掉多少。

可也正是因為如此。

每一次改朝換代,中原大亂的時候,也會有不少人受不了戰亂之苦,從而跑到扶桑定居。

時間久了,雖然還是漢人的血脈,可早就融入了扶桑的習俗,成了真正的扶桑國人。

認真說來,大明是有統治扶桑國基礎的,從文化,乃至於人的方面,也都差不多,比之建奴,蒙古人都要容易一些。

雖然鄭芝龍傳回來的訊息,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都是關於經濟和軍隊的。

可也有一些關於文化的。

對於中原文化的嚮往,這個國家可是垂涎三尺。

只要有機會來到中原,總會帶回去一些,在中原遍地都是,卻被他們當成寶貝的東西。

讓人有點頭痛的就是,中原的文明,傳到了扶桑之後,總會給變一個花樣,倒不是人家不承認這些都是中原的東西。

而是被改的面目全非,許多意思都和原來的大相徑庭。

袁可立回憶不斷的思索著,年紀大是大了點,可學識很是豐富。

他不同於現在在議事廳坐著的這些人,進士出身,還是三朝元老的他,無論是見識,還是知識儲備,都不是旁人能夠比的上的。

在他的在記憶中。

歷史上有兩次次擊敗扶桑的前例。

唐朝時的白江口之戰、明朝萬曆朝鮮戰爭,其中萬曆朝的事情,他還是親身經歷,雖然沒有參與其中,可整個過程,還是清楚的。

白江口之戰發生在唐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龍朔三年(公元663年),地點是今天的朱慈烜的封地(高句麗)錦江入海口。

當時,唐軍正在攻打高句麗半島上的百濟國,扶桑前來救援。結果,扶桑的軍隊在白江口被唐軍全殲,百濟因此投降。戰敗後的扶桑,惶惶不安,生怕唐朝進犯,在沿海加強了防禦。其實,唐朝根本不把扶桑這個偏遠島國放在眼裡,壓根就沒想過去攻打扶桑本土。而此役也讓扶桑真正認清了差距,掀起了向唐朝學習的熱潮。

到了大明朝建立時,扶桑就表現出了對中原的不臣之心。在太祖皇帝朱元璋派人詔諭扶桑朝貢後,袁可立還記得一些卷宗上是這麼記載的。

“扶桑九州島的懷良親王是這樣回覆的:‘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

面對扶桑的不臣之心,朱元璋雖然生氣,但還是把扶桑列入不徵之國的行列,當時的具體原因,已經無法考究。

可事實就是如此。

明成祖朱棣時,扶桑為了在朝貢貿易中掙錢,表面上對明朝恭敬臣服,開始遣使朝貢。但隨著扶桑的野心膨脹,扶桑逐漸從不臣之心,發展成“徵韓亡華”的想法。

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扶桑最後一次向大明納貢。

明神宗萬曆十二年(1584年),按照扶桑的紀年就是天正十二年,豐臣秀吉統一日本後,加緊實施“徵韓亡華”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最新小說: 三國:氣運圖錄,開局娶親大小喬 從百戶官開始 大唐:開局玄武門,我助李世民奪皇位 呂布:總有謀士想害我 重生後在相府躺平 甜瘋!冷冰冰的九皇叔他晚上超會撩! 假太監的帝王之路 冷豔狂妃傲視天下 重生之國師他想做皇夫 三國:天降猛男劉玄德 大宋:開局簽到廚仙系統 明末之席捲天下 三國:從街亭開始 我是山大王 三國:一紙婚書,岳父竟是呂布 大唐第一莽夫 大明:從洪武末年開始 官居七品:我的縣令生涯 傾城廚妃有點田 大唐第一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