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的局勢,透過鄭芝龍的書信,一點點的展示在了人們面前。
在中原人的眼中,那就是一個撮爾小國,可如今這個小國家,居然不相互廝殺,開始發展經濟和科技了。
和平的環境,經濟的增長總是最快的。
而那些習慣了戰鬥的幕府士兵們,則是被人僱傭著走出扶桑去戰鬥,不但可以鍛鍊自己的武力,還能夠得到更多的見識。
就是在扶桑的人,也沒有閒著。
大明重視火器,還是因為崇禎一手推進,可扶桑是沒有這樣的人的,人家依然在和大明齊頭並進。
駱養性乾嚥了口唾沫。
他是明白崇禎還沒有做皇帝的時候,朝堂上是個怎樣的情況,都在拿遼東的建奴們賺錢,就是大明內部的天災都不放過。
苦的只有皇帝和最底下的百姓。
皇帝苦是因為什麼事情都無法去做,只要在大臣們認為,皇上越界了,那麼就會很快的被安排一番。
死的要多憋屈,就有多憋屈。
而百姓們,就更加不用說了,連皇帝都身不由己,小老百姓有能做什麼?
不外乎就是揭竿而起,在天災的基礎上,再引出人禍。
那還會在乎什麼民生。
更不要說加強整個大明的武力了。
同樣是小冰河時期,偏偏扶桑從鄭芝龍的回信中透露出,幾乎沒啥影響。
其他人,在這一刻也想到了這一點。
明白火器厲害的人,心中都是一陣後怕,幸好扶桑太小,人口並不是很多,要不然現在······
不敢深思啊。
什麼樣的結果都會發生。
小小的建奴,都會用為騎兵的厲害,而讓大明只能被動的捱打,無法做出積極的進攻行為。
就更不要說有著厲害火器的扶桑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遠征的訣竅就在準備的越多,越充分,損失就會越低,這一點已經在進攻南越的時候,經過了考驗的,儘管現在還不清楚南越的狀況,可大家也都清楚,若是大明計程車兵,真的損失很大的話,李長庚和張春他們,絕對不敢隱瞞下來。”
目前沒有接到南越的急報。
那麼就說明一切都很順利。
這一點晁剛可以從物資的劃撥方面,瞭解一二。
“在半個月前,大明的廉州府,已經傳回來訊息說是從南越,運回來的一些當地稀有的物資。”
邢氏補充了一句。
物流準運這一塊,現在人家是玩的越來越熟悉,就是想要放手,一時半會還找不到可以接手的人。
所以,她說出來的話,也就很有分量。
能夠有南越特有的物資運回來,都在從旁佐證著,南越的攻略,已經成功了,按照時間來算的話,或許現在已經結束了,正在進行重新治理。
也就路途太遠,訊息不是很暢通。
崇禎坐在首位上,心中想的則是,需要道院立刻弄出點差不訊息更快的手段。
電力的一些東西,崇禎也都寫了出來,送給了道院做研究,可到現在,都沒有任何一個成品的東西出現。
機械,數算,這些大明本就有基礎。
可以下上升到了電力方面,所有人都是一腦門的霧水,完全弄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