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急從權下接收的投降著,在很早之前沒有問題。
因為那個時候,混亂還是很多的,唯一需要的要求就是,壯大隊伍,然後嚴格訓練。
用更久的時間和完善的軍法條例,來約束其中一些已經“自由”慣了的人。
孫傳庭經歷過那段時期。
從他的手中也訓練出來過不少的這種隊伍,即便是偶爾有一兩個跳的歡的,也都會在更多的人當中,漸漸的明白紀律是什麼樣子。
經過而來他的觀察。
當年跳的歡的人,幾乎都是做反賊時期的,一些小頭目。
也只有這些人,才會忍受不了被剝奪的隨意,散漫的“自由”。
而這樣的人,在當時很多,比較慶幸的是,那些人形成的惡習時間還很短暫,手上也沒有沾染過更多人的血。
還有進一步“改造”,然後吸收進隊伍的可能。
當時皇上是這麼說的。
結果也而沒有偏離多遠。
可黃得功不同,說句實在話,就是他自己的身上,都有著許多,和現在大明的某些習慣格格不入的毛病。
他自己也在努力的改正。
也有了一些成效,黃得功則是陷入太深,投降之後,還保持了原來的官職,所以在“改造”的時候,就更加的不容易了。
他是見過黃得功,每天準時出操,跟著隊伍訓練,然後不斷的學習的。
每一樣都做的很勉強。
卻都在磕磕碰碰中完成,還不如一些新兵的變化更快。
孫傳庭怕的就是,已經性格和習慣定型的人,是改不了一些本就帶著的毛病的。
李長庚為此翻了多少錯?
洪承疇為此又走錯了多少次路?
還有更多的人,在犯錯的時候,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到底給錯到了什麼地方。
而他們現在還在,不過是皇上願意給他們一些忌諱去改正,僅此而已。
畢竟,有了火槍。
許多時候,兵法也就可以不需要佔據更多的比重,只要學會謹慎的推進,勝利也是遲早的。
這一點認知。
如今已經是軍隊之中的許多老一輩最準確的認知。
而有了更好的指揮,只是縮短了這一個勝利的時間,也減小了一點物資的消耗。
陸鴻軒來到揚州,可以說就是皇上的一次試驗,一個沒有多少經驗的年青人,是不是可以很好的帶兵。
也就值只有陸鴻軒,還不清楚其中的深意。
當然,這也是他自己後來才想明白的一件事情,至於別人怎麼想,兩者沒有交流過,是不清楚其中真實想法的。
“忠誠大明。”
孫傳庭不懷疑黃得功的忠誠,也不懷裡他領兵打仗的本事,不確定的就是,西亞多長時間才能夠調整好自己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