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袁可立早就知道這個詞彙。
而且是從報刊上知道的。
可知道歸知道,只有親眼看見過,科技是如何改變大明的,袁可立才會深刻的明白,這種新鮮事物,到底有多麼的強大。
雖然現在大明四處都在受災。
然而,隨著某些技術的發展,卻也在漸漸的恢復著。
速度慢了一點不要緊。
只要能夠看得見變化,那就說明大明一直都在強大。
轟轟烈烈的湖廣賑災,說實在話,是嚇到了不少人,迅速的動員能力,迅速的補給能力,還有維持秩序的軍隊推進。
更有懂得恢復生產和秩序的官吏。
沒遺言夠彷彿他看過的那些工廠一樣。
行雲流水,沒有任何的卡頓。
這在每一朝的歷史上,都是不多見的。
而是用在這上面最多的就是科學。
科學的演算配給,科學的行軍路線和賑災方案,還有科學嚴謹的恢復生產。
做到了這些,秩序不需要多指揮,也就漸漸的自然恢復了。
據駱養性彙報的某些訊息,在沒有受災的地方,某些百姓們還在盼著遭災呢?
實在是奇怪的不行,之前是盼著自己住的地方有人造反,後來就是遭災。
就是為了讓皇上的目光挪動一下,看他們這些受苦人一眼,然後這樣就能夠迎來一個美好的春天。
即便現在已經進入秋天了。
袁可立仔細的想了想,視乎沒什麼毛病。
雍州遭災了,還鬧了賊匪,皇上去了一趟,賊匪沒了不說,就連當地的災情,也一塊緩解了。
雖然當時,只是能夠讓所有人吃口飯。
還不算是吃飽。
可到了半年之後,已經沒有人會因為飢餓,而餓死人了。
如今更是有活幹,身上有閒錢。
說一聲盛世都不為過,雖然那地方,還是旱災沒有停歇,可在天災面前,似乎都沒了那種要人命的危機了。
那時,道路不暢,訊息的傳播,還不是很快。
然而,等到建奴入關,京師危機的時刻,皇上回到了冀州,事情就立刻有了絕大的轉機。
雖然有小道訊息說,皇上當時是帶著兵,走錯了路。
可不管怎樣。
只要皇上在的地方,就不會有賊匪,不會有兵災,更不會有天災。
即便是天災事實上依然存在。
可百姓們不管那麼多。
天塌下來又如何?只要崇禎在的地方,這些百姓們就不怕。
盲目的信任。
民間的口碑立刻就起來了。
而在崇禎打算對袞州動手的時候,臨近冀州的百姓們都是心中激動,只有遠一些人人,還不明白這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