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了好一會,這名少年還是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報刊上不但說了養濟院和慈幼局的事,還說了以後男女人數的差距會很大。
將來長大了的男孩子,不好找媳婦。
“就你?你不是說有個很早就定了娃娃親的妻子嗎?怎麼上了幾天學,唸了幾天書,這就忘了,不過你若是不要的話,我可就要讓我爹上門求親了。”
接話的是另外一位坐在課桌上,一邊嗑著瓜子,一邊看熱鬧的同學。
“想得美,就是我那丈母孃,想要提高一點彩禮,我家裡正在想辦法呢。”
“想什麼辦法?”
“把送出去的妹妹,從慈幼局要回來。”
“好哇,遠來還有你們家,這都是什麼事。”
“哎···以前聽他們說,我妹妹走丟了,我還傷心了好久的,不說了,心裡難受想哭一會。”
“真不明白,大人們都是什麼想法,現在日子好過了,反而還不如原來苦著的時候。”
“我聽有人說,皇上說過一句話。”
“什麼話?”
“吃飽了撐的。”
“很形象。”
“我也覺得。”
一群人在教室的角落裡聊天的時候,都沒有發現先生已經走了進來,不過這一次,先生們到沒有對學生們不遵守課堂紀律而發火。
反而欣慰似得,看著自己的學生們,有了自己的想法。
然而,不只是誰,忽然
(本章未完,請翻頁)
喊了一句“先生來了。”
學生們一個激靈,立刻慌慌張張的抬頭看了一眼講臺上的先生,然後找到自己的座位,攤開書本,等著先生的訓話。
教室的寂靜,也讓角落的裡的李狗子,如同行屍走肉般的回過神來,茫然的看了一眼,悄悄的坐在了自己的位子上。
“好了,夫子我也算教了你們一段時間的課業,現在看來你們是真的學進去了,明白了什麼叫做禮義廉恥,雖然現在沒有了四書五經,可這些東西依然是不能丟的。”
先生站在講臺上,回憶著自己曾經求學的經歷。
那是自己也是不懂的一些大道理,可學著學著,這些道理自然就懂了。
然而懂了道理的人,總是最苦惱的一群人,因為他們的身邊,懂道理的太少了,自己就是想要講理。
也找不到一個講理的地方。
現在好了,最起碼還有一個官府,可講理的官府,現在也被一些不講理,眼中只有錢的人被欺負了。
他還生怕,從此之後,這樣講理的官府,又會回到了原來的那種狀態。
更怕自己教出來的學生,也都隨了自己周圍的那些不講理的人。
“今天這一課,夫子我不講數算,也不講天文地理,就講一講人要是不講道德了,整個大明會發生些什麼事,最後的結果會怎樣。”
聽著夫子自作主張的,更換了課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