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法總是很嚴謹的。
可現在的大明律,幾乎算是草創階段,完全就是一邊治理者整個大明可以控制的地方,一根據當時發生的一些特殊事件,再做出必要的調整。
其中有好有壞,不能一概而論。
然而那些律法,都有規律可循,這一次遇到的兩種問題,顯然已經超越了時代。
畢竟沒有哪一朝一代,像如今的大明一樣,能夠把律法給深切的貫徹下去。
百姓們畢竟是怕當地的官吏的。
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似乎就是某些“聰明”的百姓們,忽然發現,官吏也不是想象中的那麼可怕。
他們就沒有想過。
是因為什麼,官吏們手中失控的權利,會被嚴謹的約束起來。
當然。
這些雖然是根本原因,卻導致百姓們在這方面失控的則是錢。
為了更多的錢,以前的官吏們可以為所欲為,而現在的百姓們為了更多的錢,似乎也在重複著官吏們做過的事情。
很多時候,崇禎得承認,自己的想法過於美好了。
“官府不是拿這些人沒有辦法,而是被許多的律法和制度給鎖住了自己的手腳。”
李長庚斟酌著分析道。
他也沒有指望,皇上會對官吏階層放鬆枷鎖,失控的底層權利,他也是經歷過的,那種縣老爺,言出法隨,一言九鼎弄出來的案子。
可沒有少侮辱人的智商。
“所以咱們得延伸出一些必要的律法條文,來靈活性的對待特殊事件,特殊對待。”
特殊事件,特殊對待,還有靈活性的,這些都是從崇禎的口中蹦出來的新鮮詞彙,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傳播。
許多人也就接受了這樣的說法。
“那就說說,要怎麼樣才能夠判斷出特殊?要知道,斷案的都是人,只要在心裡有了額外的傾斜,那麼最後得出的結論,總是在偏離律法的本身。”
崇禎最擔心的就是,有些“聰明的官吏”會鑽這個漏洞,而且還是很合法的那種,現在的問題就是,怎麼把合法和合理弄到一塊去。
此時此刻,他最怕的就是,沒有這方面的經驗。
也不敢隨意的開口,經過了很長時間的判斷,他總結出來的道理就是,不管自己說的有多離譜。
現在手下的大臣們,都會無條件執行。
這玩意就很可怕了。
即便是感覺整個人會很愉悅,畢竟誰也不會攔著他,更不會說他做錯了。
“實在不行,要不把這種出現過群體事件的縣城裡面的所有慈幼局和養濟院撤了算了,當地人看樣子不需要,咱們也就不用建立。”
給出這個建議的就是駱養性。
在他認為,所有的事端,都是圍繞著這兩個部門展開的,只要這樣的兩個部門消失了,那麼問題的起源也就沒了。
李長庚一怔,看了看駱養性,他一開始也是這麼想的,最後還是不敢說出來。
他不相信駱養性看不出其中的難處。
雖然現在養濟院和慈幼局陷入了糾紛之中,可對當地的那些老人和嬰孩的保護,也做的很到位。
不難想象,要是沒了這兩個部門。
當地又會有多少棄嬰和被遺棄的老人,死的無聲無息。
崇禎很理解駱養性的想法,有些事就是不做不錯,做的越多,錯的就越多,儘管其本意都是好的。
可總有人會想盡辦法的歪曲這一份好意。
一同前來的範景文和朱繼祚他們這些政事顧問,則還在想著什麼時候大明的官吏,居然沒有威懾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