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開始就在使用這些方法,傳遞公文的人,很是方便,可像他們這樣的儒生們轉變過來的,就很難受了。
插圖不像插圖。
一點美感都沒有,也就看著整潔,能夠一目瞭然。
在他的想法當中,湖廣受災,大明的經濟應該會一蹶不振,神奇的卻是從報表正面看到的卻是比以前更好的資料。
彷彿一場災難,反而振興了整個大明的市場。
他知道,道院裡面不止有研究技術和手藝的,還有研究經濟之道的,而這種神奇的現象,他覺得就應該讓道院的人好好的研究一下。
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引起的。
若是能夠持續的增長,是不是可以一直保持下去。
如今對於一項莫名的新鮮事物,引起的反常情況,李長庚他們這一群還沒有徹底丟掉儒學的人,都已經學會了去找原因,找規律。
而不是模模糊糊的來一句,秋收了,百姓們都手裡有錢了,然後也都捨得花錢了。
這種話可是沒有市場的。
反而會讓一些人把說話的,當成白痴來看待。
只因大家也都明白了一件事,糧食雖然很值錢,可也帶動不起這麼大的消費市場,從而影響到全國的經濟大幅度的增長。
李長庚記下了這一反常的經濟增長情況。
突地,發現了外面一陣安靜。
接著就聽到了一連竄的腳步聲,接連有人上前請安,李長庚心中一陣迷糊,最近大明也沒有繼續發生多大的事。
想著是不是福建的鄭芝龍的問題,還是那一帶反賊又開始作亂了?
又或者是遼東的皇太極不安穩了?
各種有可能發生的事件,迅速的在腦子裡過了一遍,然後從各個地方的奏章和公文中思索著可能出現的問題。
以前崇禎經常來文淵閣,李長庚還沒有覺得有什麼。
最近幾天皇上忽然只在宮裡待著,陪太子玩耍,突然來此,就肯定是有大事發生。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最後想了一圈,只能落在王承恩來找他解決的事端上面。
這件事發生的時間最近。
也是最無解的。
“皇上······”
李長庚站到門口,剛說了一句,就被進門的崇禎打斷。
“進去說話,一會還有人來,想必我的來意,你應該清楚了吧?”
跟在後面的李長庚,抬眼就能看到剛剛見過一面的王承恩,心中一陣瞭然,瞬間就確定了自己的猜測是正確的果然是為了慈幼局的事件而來。
在他想來這件事確實無解。
可也不用驚動皇上,親在來解決啊。
對於大明的社會問題,李長庚作為內閣首輔,暫時還沒有形成一個清晰的認識。
他總覺得,大明如今那個方面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