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能夠控制的地盤大了。
內閣就不如之前輕鬆了,已經被補充了好幾次人手,依然只是緊張的剛好夠用。
除了牽扯到一大半因為湖廣賑災,和災後重建的問題。
其他的也不輕鬆。
九月了。
算是近幾年一次的大豐收了。
糧食的價格問題,運輸問題,還有就是閒暇下來的那些百姓們如何安置問題。
各處的工程施工情況。
礦長的開採情況。
還有如今最陌生的商業和工廠情況,幾乎每一個問題,都得分出一群人來專門忙碌這件事情。
而且這些人都得會數算。
要不人連賬本都看不明白。
此時此刻,李長庚也才明白,數算到底有多麼的重要,要是以前的那些儒生們,絕對會腦子一拍,就這麼做。
現在不行了。
在做出決定之前,必須算計一番,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然後還得一夥人坐下來商量,看能不能行得通。
小問題可以在後來彌補,大問題就必須改正。
工作量的加大,也進一步讓許多的工作進行了分類。
專業的就交給專業的人,外行指導內行的事情雖然還沒有絕跡,可也有了更大的改變,最少外行在做決定的時候,會更加謹慎一點。
畢竟。
如今的大明,瞎說大話,可是會被追問原因的。
要是當中還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那都必須給做出賠償。
李長庚坐在文淵閣內,看著各處送上來的公文,如今的公文和以前也都大不一樣了,囉裡囉嗦的一大堆白話文。
根本就沒有八股文那樣精煉的句子。
好在敘述的事情很清楚,不會出現一字多義,或著一詞多義,給人下坑,從而判斷錯誤的局面。
雖然看著心中不爽。
可不費勁了,不需要用博古通今的知識,來理解最淺顯易懂的文字。
用皇上的話說:文字就是寫出來讓人讀得懂的,而不是一群人拿來妝點自己的身份,說一些別人聽不懂的廢話。
準確的就是一個字可以概括,這也是皇上說的,那就是水。
李長庚看著也很水。
一句詩詞,一個成語就能夠說清楚的,偏要直白的描述出來。
“不過還是有點好處的,嚴謹,通俗這一點,還是沒毛病。”
看完了手中的前面幾頁公文,後面的就是羅列的各種資料,表格,曲線,等等各種以前從來都沒有見過的符號。
大量的充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