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諮皋的意外結局,在劉香的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
大明的文武百官早就想要削弱俞家軍的威名了,戚家軍是第一個,俞家軍也不是最後一個。
不給兵馬,也不給糧餉,誰能夠打的贏那一場硬仗。
俞大猷戎馬一生,即平定叛亂,又抗擊倭寇,戰功累累。
他還建立了兵車營,是一種炮兵和步兵的結合體,在實戰過程也給了倭寇重創,因此也讓倭寇談俞色變。民間社會,俞大猷軍隊也被稱為“俞家軍”,因此也很容易讓人想到“戚家軍”,即另外一位抗倭英雄戚繼光的軍隊,而他們兩人也被後人譽為“俞龍戚虎”,都為明朝抗倭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也都是永垂不朽的英雄。
可在曾經的大明,那些朝臣們可不需要這樣的英雄。
因為擋了太多人的財路。
所以戚家軍沒了,俞家軍也應該沒了。
“大明啊。”
劉香嘆息一聲,要是戚家軍和俞家軍還在的話,那有他和鄭芝龍這一夥人猖狂的餘地。
怕不是早就沉到海中,化作了一堆枯骨了。
“這也是我的先祖,林鳳為何覺得大明靠不住的原因,但凡那些朝臣們有一點良心,咱們這些在海上討生活的人,都會到陸地上去,哪怕為此多交一點銀子,也是可以的。”
林宜豐嘴角嗤笑。
面上的表情,也在船艙的燈光下,明滅不定。
搖晃的戰船,讓他的身體也跟著在搖晃,外面的風雨聲,彷彿就是他故事當中的那種風雨飄搖。
沒人知道,風晴雨歇之後,天空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清淨模樣。
這話說的,讓劉香忽然又開始遲疑了。
被招安好,還是繼續在海上流浪好,他有些不確定了,不過有一點他是很認可的,那就是大明的水軍,絕對要比他的船隊厲害好幾倍。
而且更重要的是,鄭家已經在拼命的和大明拉關係了。
別的他不佩服鄭芝龍,可這種看人的眼光,卻不是他能夠比的上的。
“福建離著京師還是太遠,有句話說的好:山高皇帝遠,或許皇帝的本意是好的,可傳到了地方上,這個味道就變了。”
劉香右手摸索著壓在手掌之下的書,忽然說道。
“所以呢?你該不會是讓我代替你去京師跑一趟吧?”
從劉世勳的對話當中,林宜豐也察覺到,現在大明的京師,已經和以前有了很大的而不同,可在他們海盜的眼中,一樣是龍潭虎穴。
一旦被人發現,能逃得了好?
“呃···是有這樣的想法,要是你自己也願意的話那就更好了。”
劉香知道自己的想法不是很靠譜,可目前為止,他能夠信任的,也只有林宜豐一人了。
其他人,大碗喝酒,大秤分金可以。
明知是死,還派人前去送死。
他覺得這些人只要進了京師,瞬間就會把他給賣了,就是不知道自己能夠價值幾何。
而賣了他的人,又能不能夠拿著這一份賞金,幸福的過完下半輩子。
“我覺得,現在咱們好好的看一看,這本大明律當中都寫了些什麼,才好判斷去不去大明京師。”
京師對他們來說,還是一個模糊的,只聽過名字的地方。
具體的樣子,也都是在書本上看到過。
而大明律這樣的書籍,更是隻聽其名,不見其面。
誰知道上面的律法當中,都寫了些什麼東西,判斷一個人犯不犯法,那都是當地知縣老爺的事情。
是不是正確,誰也不是很清楚。
哪像現在,隨手就給一本大明律,還要讓研讀,他們又不是要去做官,讀這個有什麼用?
懷著這樣的想法,兩人就著燈光,聚在了一起,看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