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學院招不到生員。
崇禎認為這是不合理的,雖然軍隊也能夠培養人才,可要是沒有民間某些聰明人的改良,就憑軍隊那種小基數工匠。
想要創造出更多的新技術,那就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了。
而且還有一點就是,他得承認,有時候軍隊培養出來的工匠,確實有點呆板。
倒不是這些人沒有創造力,而是紀律已經刻在了骨子裡,他們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是遵守已經學過的東西。
所以在百姓們覺得去學院花冤枉錢,學一門手藝,顯然是無法理解的。
晁剛不知道皇上要商量什麼。
而叫上他,還以為是軍部又有什麼新的作戰計劃呢。
袁可立是打過仗的,高桂英也不是“外人”,再加上他的話,想要做什麼也就不難猜到了。
軍部的會議室不大。
暫時能夠在這裡辦公的人,也只有晁剛一人,還有一位女將軍,還在湖廣賑災呢。
“軍部的位置不錯,就是規模小了。”
隨著道院不斷的擴充,範圍大的都快要趕上整個皇宮了,雖然其中更有一大半的閒置房間。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還是在慢慢的補充著人才。
據說徐光啟已經決定對道院盡心變法了,要把研究材料和研究火器的那些人分開,免得聚在一起互相影響。
當然還有更細的劃分,暫時還沒有規劃好。
“暫時夠了,除了臣,所有的將軍都在外面,建的大了,也沒有多少人去使用。”
晁剛很務實。
要想在京師這種寸土寸金的地方,弄到一片很大的土地,花出去的金元簡直不要太多。
而對於行軍打仗軍人來說,完全沒有必要弄的花裡胡哨的。
“你該不會認為,軍部就幾個人處理全國的事務吧?往後大明的疆域大了,進來的人可就多了,未雨綢繆總是要有的。”
崇禎坐在了上首位置,而晁剛卻是若有所思。
聽皇上的語氣,似乎這個地方以後要成為一個軍部特有的朝堂,就像是大明的文淵閣一樣?
隨著眾人落座。
在崇禎示意下,高桂英就把剛剛遇到的問題,再次說了一遍。
其中的原因,確實和軍隊有關,讓晁剛一陣緊張,要是皇上不在允許軍隊培養自己的人才。
那麼他們的募兵工作,就不是很好開展了。
並不是任何一個百姓,都能夠清晰的認識到,當兵是在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大多數也不過是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吃飽飯。
也就只有進入了軍隊的人,經過了再教育的人,才能夠明白這是一個怎樣難得的機會。
畢竟。
有時候愚昧並不是不信,而是信了也不以為然,特別是在家中條件還差不多的情況下。
“皇上,現在的募兵工作宣傳的方向,剛好就有可以進入軍隊免費的學習手藝,要是沒了這個的話,勢必對募兵有很大的影響。”
崇禎叫晁剛進來是為了解決問題的,可話音剛落,晁剛反而提出了問題。
如今隨著大明的穩定,也就湖廣的災情,聳人聽聞之外,所有人的生活都過得好了。
也正因為生活過的好了。
就沒有多少人,想要出來當兵了,也就一些有錢人的家裡,或者乾脆就是一些商人們,為了自己的財富安全著想。
送出去了自己家族當中,不是很受寵的孩子。
對於募兵工作,或許以前沒有所少人重視,可在崇禎弄出了一個募兵部之後,見識過這樣募兵訓練出來計程車兵們,到底有多優秀,才漸漸的被人所接受。
並且認為是對軍隊來說,最好的,最重要的一個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