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袞州不是糧產地,種植的有一小半地方都是棉花,要不是登萊造船廠,不斷的造出漁船,糧食問題真的很難辦。”
史可法不是很清楚,齊魯之地那麼好的種糧土地,為何要種上棉花。
大明都快因為災情,沒吃的了,也而沒有見削減其種植面積。
不過對於剛剛起步的袞州,能夠達到收支平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麼說,現在只有雍州有糧食儲備?那麼稅收呢?那個地方的稅收最高?”
王盈和史可法都不在說話,而是看向了闞玉樹。
按理說,應該是冀州和袞州的稅收最高,畢竟這兩個地方的工廠最多,可實際上卻是人口最少,土地
(本章未完,請翻頁)
產出最小的地方,消費最高。
除了滿足食物的需求,雍州的購買力是最大的。
從衛生紙,到鐵鍋,菜刀,剪刀。
彷彿雍州的貧乏,已經到了見到每一樣東西都會買下來的地步。
實際上不難理解。
窮地方的人,窮慣了,忽然手中有了閒錢,還不能購買大量糧食的情況下,購買保值的物資,才是最划算的。
而且都是他們的必須要使用的生活用品。
財富的流通速度快了,自然稅收也就上升的快。
“雍州的稅收,暫時位居第一,每個月都有三十八萬到四十二萬之間的金元稅收。”
別看只有幾十萬,要是換算成以前的銀子的話,那就是三百多萬到四百多萬之間的稅收,可以說是崇禎之前的大明差不多半年的稅收總和了。
而這,現在只需要一個月就能夠達到。
“這個月要是過去的話,冀州才會排在第一位。”
王盈算過一筆賬,雖然湖廣遭災了,可間接引發的工廠稅收,卻是在持續的增長中。
每一天,單憑官府下達的物資儲備任務,都能夠讓所有的工廠肥的流油。
崇禎心裡默算了一下,糧食兩州持平,雍州有點盈餘,就是這個金元的稅收多了一點,不過看起來雖然多,可對於想要重新營建湖廣,怕是還不夠用。
招兵是不能繼續擴大了,最少糧食儲備要上漲一倍才行。
不過所有的工程專案就不能停下來,只有花出去的錢,才是真的錢,當然其中的度還是要把握好。
不然弄成的工程經濟,尾大不掉。
大明就別想著爬起來了。
“既然這樣,你們都算一下,今年秋收,大明能夠得到多少糧食。”
王盈對於這個已經早就準備好了,往年崇禎也會有這樣的需求,不過都是王盈一人在做,今年雖然多了闞玉樹和史可法。
可有準備的還是隻有王盈一人。
“你看看,上面用你的要求,畫出來的示意圖。”
一張特殊的圖紙,很直觀的就讓崇禎看出,今年的收成如何。
“今年的耕牛多了不少,開荒的荒地也跟著增加,雖然產量下降的厲害,總的來說收成還是不錯的。”
崇禎在看,王盈在解釋。
第一次看到這樣直觀的示意圖,闞玉樹見到過,倒還沒有什麼,史可法卻是一怔。
新出現的表述方式,史可法從當中看到了新的數算形式,不過此時可不是他研究數算的時候。
“也就是說,今年秋收能夠大幅度的提升總產量?”
崇禎若有所思的問道。
“是的,只要秋收結束之後,哪怕是皇上想要一口氣打下遼東的盛京,也是一點問題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