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此同時。
皇太極也開始召見代善他們。
至於兒女情長的事情,還是放在最後處理,沒了大清,再多的兒女情長,都不過是遼東的雪花,遇到太陽,就會融化。
這一點,皇太極分的很清楚。
與會的人員很少,都是很有權勢的貝勒,一位蒙古八旗和漢八旗的人員都沒有。
“朕決定,還是先放開一點關於儒學的規定。”
接著又說了種種的好處,閉口不提他一開始面對杜度是的震驚,脫口而出的那些話。
經過了深思熟慮。
在場的人,都是聰明人中的聰明人。
關於仁義禮智信這一些東西,他們還是很認可的,畢竟刀子在他們手中握著,一旦返現道理講不通了。
還是可以回到幹掉有理的那一個。
這樣的話,死去的肯定就是沒理的那一個。
只要他們這些最高層次的貝勒們不糊塗,那麼這樣的儒學,還真的可以讓大清走向盛世。
不是別人的盛世。
而是他們滿人的盛世。
事實上,在原本的歷史軌跡當中,他們真的做到了,有許多研究儒學的人發現,儒學的最頂峰時期,居然真的就是大清統治的時期。
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漢人弄出來的學問,卻把漢人自己的手腳給綁了起來,還要給別人做牛做馬,必要的時候還得試試刀子利不利。
只要朝堂上的漢臣數量過多的話,一場“文字獄”就能夠剷除不少的隱患,還是很正大光明的那種。
就算有人懷疑又怎樣?
一次微服私訪,再來一個“因言獲罪”,那就齊活了。
誰還敢嘰嘰歪歪,真不要命了不成?
況且在這種學問的禁錮之下,還會有多少人想得起來,反抗是什麼樣的滋味?
用漢人自己的手段,來對付漢人。
只要刀子拿到夠穩,那他們就一定會是安全的,幾十萬人奴役幾千萬人也不再是一種夢想。
而是成了一種可見,可行的手段。
“怎麼保證,咱們滿人不會受到這種學問的侵蝕?”
代善還是有點擔憂。
他還真怕被這樣的學問給同化了,生出不必要的憐憫。
“咱們有自己的文字,自己的語言,只要這兩樣不丟失,誰能夠墮落了下去?”
皇太極經過了慎重的考慮,覺得這個辦法可行,隱患也有,可不能因噎廢食啊。
“皇上,臣覺得,還是再觀察一陣子,漢八旗的狀況字說,那些文人玩的套路,咱們可不是對手,別忘了當年強極一時的元朝是怎麼沒的。”
杜度覺得還是再謹慎一點為好。
免得看起來是肥肉,可吃到肚子裡要了小命,可不是在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