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爾哈赤出於戰略考慮,定瀋陽為都城,並在瀋陽舊城的中心,修建了議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為營建瀋陽故宮之開端,此時為天命十年(1625年)。
天命十一年(1626年)年努爾哈赤辭世,其與孝慈高皇后所生之第四子皇太極繼承汗位,續建了由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麟趾宮、關雎宮、衍慶宮、永福宮等組成的大內宮闕。
就是在這座宮殿裡,皇太極將女真改稱為滿洲。
按照原本的歷史軌跡,於天聰八年(1636年)將國號改稱為“清”,並正式確定了宮殿之名。
而現在,因為大明的忽然強盛,逼迫的皇太極不得不把所有的計劃提前。
在天聰三年(1630年)就已經自稱滿洲,建立“大清”了。
皇太極從大清門一直到了清寧宮才歇息了下來。
跟隨他一起出京的那些人,也都隨著隊伍分散在各自的家中,他沒有緊接著召開朝會,而是思量著接下來如何應對大明的攻勢。
雖然根據當前的情況耐看,攻打廣寧和西平的李過和劉體仁兩人,並沒有一開始那麼猛烈。
可也不能不防備一二。
“阿敏還是可以信任的,五千人馬守著河道確實少了一點。”
只要不和他爭奪大清的皇位,還在關鍵的時刻放棄了爭奪的機會,暫時來說,他也不是不可以繼續用下去。
如今的大清,已經看得出來有點衰敗。
能夠領兵打仗的人很多,可上點水準的人就很少了。
“杜度也可以放出去,就駐守在遼陽。”
鞍山皇太極都打算放棄了,從下游過了三岔河就再也沒有險要地形,來作為最新的防守陣地。
一下子放棄了這麼多的地方,皇太極還是有點心痛的。
和當年劉愛塔投明,瞬間失去了一大片的土地一樣,只不過那一次都因為大明的不作為,一一打回來了。
可這一次失地是再也回不來了。
除非,大明再次回到原來的暗中半死不活的衰樣。
皇太極想著之前的大明,沒有對比,就不知道幸福,之前面對大明他手下的勇士們還能夠有勇力出戰。
現在只要聽到槍聲,第一個反應就是趴倒在地,然後找各種掩護的東西。
“還有作為漢八旗的那些漢人們,寧完我和范文程他們應該能夠信任,可信任也有限啊。”
皇太極揉著自己的鬢角。
他們現在是滿人,而寧完我和范文程卻是漢人,即便是給了他們一個滿人的身份,看就像是狼披了一張羊皮一樣。
外面看起來還不錯,溫順,無害。
可裡面誰知道有沒有變化。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漢人的學問,還是能夠一針見血的指出弊端的。”
想著想著,又回到了學問上面,漢八旗的營地,他還沒有去看過,總局的杜度說出來來得到事情,很是匪夷所思。
要是讓一些奴隸們,真的可以對他們大清忠誠的話,漢人的儒學,也不是不可以在這裡傳播。
推而廣之,他門大清的子民也不是不可以學習,最起碼,要是他死在了子女還沒有長大成人的路上,可以因為儒學的這種隱性關係,讓大清皇帝的寶座,依然是坐著自己的子女。
就算是有人心中想的要死,也不敢,用漢人的話說叫做:不敢越雷池一步。
這麼想的話,似乎這樣的學問也都還不錯,弱點沒關係,只要能夠讓子孫後代福運綿長就成。
一開始因為震驚,皇太極是很排斥這樣的學說的。
可真的靜下心之後,也能夠差距到其中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