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能臣,說來簡單,可做起來就難了。
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也就是說適逢亂世,上面得有一個信任自己的皇上,皇上還不能昏庸,別人說什麼,自己就信什麼,得有自己的判斷價值。
而能臣自己還得真的有本事,能夠把一攤子的雜事處理好。
身邊還得有兩三位瞭解自己的幫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同僚,還不能讓皇上猜忌他們在拉幫結派。
底下的人倒是無所謂好壞。
畢竟。
這片土地的歷史,從來都是告訴所有人,任何的變法都是自上而下的。
當然。
接下來還得有點運氣,風調雨順什麼的一定要及時,身邊還得有一兩位很能打仗的將軍。
這麼算下來,李長庚覺得難啊。
在治政和領兵方面,他自認為是比不上袁可立的。
沒有做到內閣首輔的位置上,每個人都想要這個位置,可能夠做的上,和能夠做得好,那是兩回事。
連續幾任內閣首輔,除了把大明弄的一團糟之外。
沒有任何的建樹。
就是他自己有時候,檢視往年首輔的一些做事章程都覺得無語,那是把人的腦子,放在水缸之中泡過之後,才能夠想的出來的辦法。
或許以前的皇帝能夠接受。
李長庚敢拍著胸膛說,要是他按照那種方法處理政務的話,皇上非得讓道院的人把他給解肢了不可。
就像看看,心是不是黑得,和狗的差距有多大。
肺是不是也是黑的,和狼的是不是一模一樣,然後還要看看腦子裡到底進了多少水,敢用這樣的方法來糊弄朕。
李長庚有點苦惱。
彷彿治世能臣的名聲已經離他遠去了,這一輩子是不用想了,還是安安穩穩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別讓後輩人臭罵就好。
這麼一想。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心中的胸懷立刻就敞開了許多。
用他的想法就是,他自己做不到,卻有幸和一群能夠做的到的人,推動整個大明興盛起來。
隨即看向崇禎的目光就更加熱切了幾分。
比起前幾任皇帝,顯然他遇到的這位更加靠譜,雖然看樣子似乎學問不怎麼樣,連一句像樣的詩詞都做不出來。
也不對,之前還是有一首詩詞的:祖龍雖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就很不錯。
崇禎定下了宣府鎮的事宜,如今就等著大淩河堡的李過和劉體仁,給出攻略廣寧和西平的奏章了。
另外還要等待陸鴻軒他們對於湖廣賑災工作的推進。
孫傳庭辦事他還是很放心的,接下來就是李定國對整個袞州梳理的情況了。
齊魯之地的棉花產業是大明現在最需要的,這一點李定國心中也很清楚,如今袞州每一個縣城,都有一個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