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件好點的,還會多加一塊饃,更好一點的則是再加一顆蛋。
劉文秀的早餐就是一碗稀飯,一個餅子。
稀飯是真的稀,只有餅子最實惠。
他是窮怕了的,也苦慣了的人,哪怕是他現在的俸祿,能夠加的起忌憚,也不想在這上面多費心思。
吃完飯,帶著自己的兩名副手,牽著馬往城外走去。
由於遼邊又在打仗,南北的商路又再次失去了意義,不過讓劉文秀比較意外的就是,商人們似乎並沒有因為生意沒了,而有著各種的憂慮。
因為了解過了八大晉商做過的事情,他對於商人就莫名的有點反感。
儘管從各個角度來看,他的這種想法,很沒有必要。
出了遷安城,回首看縣境地形呈“簸箕狀”。
北部西起劉皮莊,經五重安、商莊子、雷莊、建昌營,至新房子,山峰連綿起伏;東從徐流營至五道溝鄉均系低山丘陵;西從馬蘭莊向南,經蔡園、大五里、北營、崇家峪至太平莊,是一條縱向群山。北、東、西三面呈脊背狀與中部和南部的開闊平原相襯托,形成了典型“簸箕”狀地形。
地勢西
(本章未完,請翻頁)
北高,東南低。
過了龍泉山,他沒有特意的去看明朝萬曆年間李安仁遊此,曾題“眠雲漱月”四字于山上丈餘方的山石上書法真跡。
山屏聳秀,松林蒼翠,灤(河)水繞帶。山中有古廟,山腰有泉水,石洞通山內。
只是松林依舊蒼翠,山腰的泉水也依舊乾淨明透。
然而山上的古廟,卻已經敗落了下來。
經過了建奴入關的時候,沒有受到任何的損傷,可在建奴出關之後,廟裡的和尚們都被要求前去進入工程隊幹活。
沒了廟中的私產,那還能夠養活的了人。
早就樹倒猢猻散,個人顧個人了。
官道修建的很寬敞,用的就是大明如今最暢銷,最好用的水泥,道路分成來去兩條,當中種植著四季常青的樹木。
看樣子大部分都已經存活。
一輛馬車從後面追了上來,車速很快。
史可法做夢都沒有想過,有一天他會因為數算不錯而被朝廷錄用。
一開始他學數算只是為了幫助陳新甲做好工程隊的工作,再後來就沉迷了進去,反思了好多東西,從而放棄了已經學了好多年的儒學。
許多事情就是發生的這麼意外。
儒學中他看不出來的東西,卻能夠從數算當中大概的推測出來。
數字不會騙人。
後來一連竄的事情發生,也證明了這一點,不過他猜不透的是人心,在遼東的邊市中,他以為那些商人們會虧本。
然而即便是戰鬥已經打響了。
那些商人們也沒有誰哭著喊著自己虧了多少錢,知足,感恩,讓他們把所有的損失都貴輕易地轉嫁了出去。
而付出代價的,也就只有廣寧城和西平城中的建奴。
也就義州的孫得功,懼怕大明的火槍兵,一直不敢出來瞎晃悠。
城門都是一直在關閉著,也就只有在接受一些送來的物資的時候,才會開城門,可該來的一定會來。
最後還不是被李過給一鍋端了。
幾乎是一輪火炮過去,城門就被城內的人自己開啟了。
作為一個有叛逃經驗的人來說,他的做法沒錯,只是錯在大明對他的容忍。
軍隊的將官,一個蘿蔔一個坑,可不需要他這種兩蠻三刀的人進去給壞了一鍋粥。
史可法想著邊軍的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