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
後金天命元年(1616,封和碩貝勒,與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並稱四大貝勒,其中的三人,都在逃亡。
也就莽古爾泰。
還打算依靠廣寧城來抵禦明軍。
“聽說了嗎?大明要打過來了。”
“怎麼你也知道?我看到城中的一些富人,已經開始收拾金元,將要逃命了。”
“能不逃嗎?那些人可是和咱們不是一路人,人家開口閉口可是自稱奴才的。”
“可不是,當年要不是這些人投降的太快,廣寧之戰能輸得這可快?”
······
城中的小道訊息,就在忽然之間傳的沸沸揚揚。
說的人多了,就沒有找的到出處。
一開始還會有人前去捉拿造謠的人,可後來就放棄了。
倒不是莽古爾泰心存慈悲。
而是已經沒啥必要了,有城外的斥候們偵查,大明的隊伍正在浩浩蕩蕩的開往廣寧。
“去,把那些奴才和奴隸們,全都給我送到城牆上去,從關內一直逃到關外,從大淩河堡,逃到廣寧,我已經不想再逃了。”
莽古爾泰渾身迸發出最後的勇氣。
依靠廣寧他還能堅守一段時間,可要是離開了廣寧,他的這些手下們,可不會是李過的那些火槍騎兵的對手。
只要圍追堵截的戰術用上來。
就算是最後一路有驚無險的逃到了京師,他的手上也不會剩下多少人。
與其被大明一層層的剝皮,還不如一開始就擺開決戰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架勢。
“這樣不好吧,要是這些人轉過頭對付咱們又該怎麼辦?”
範復粹不由的開口問道。
他不想看到有大明的人死於這一場戰鬥,雖然都是些遺民,對於大明的忠心根本就沒剩下多少。
“就這麼辦,要不然我大清的族人得死多少?而且這些人也沒膽子轉身來對付我們。”
莽古爾泰的想法就是這麼的簡單。
還真就這麼自信。
經過了長時間的觀察,他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大明的人很奇怪,對付外人的時候縮手縮腳。
可要是對付自己人,那是真的能夠下得去手。
也不知道這些人到底心裡想的是什麼,難道殺自己人的時候,會有一些他們看不到的好處?
話又說回來,出力氣,賣命的時候是奴才和奴隸,享福的時候,肯定是他們滿人。
要不然何必去搶劫,去攻打大明?
不是為了財富和人口,不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子民們享福,那麼最這種事情,根本就沒有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