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崇禎大明 > 第二百七十三章年少萬兜鍪(九)

第二百七十三章年少萬兜鍪(九) (第1/4頁)

在地龍翻身的邊緣地帶。

已經有人帶著口袋,拿著乾糧往受災最重的地方走去。

要是有人認為這些人是要前去救災,那就大錯特錯了。

他們想的就是,如何才能夠找到更多的金銀,這樣才能夠讓他的家人生活的更好一些。

當然也有良心未泯的人,可畢竟這是少數。

天災過後,來到的就是人禍。

南京小朝廷的些官員和大臣們在想著發財,地龍翻身的邊緣地帶的人也在想著發財,似乎這個世界,所有的人,都在圍繞著財富在活著。

事實也確實如此。

畢竟“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嗎。

由於地龍翻身的距離,離著京師很遠,還不在崇禎能夠有效的控制之下,所以一些訊息的傳播,速度就很慢了。

即便是已經發揮出了更多的人去查詢守在的來源。

在沒有網路和通訊不發達的時代,這就是一個硬傷。

好在地動儀雖然不能夠預測地震,提前做好評準備,可大致的方位也能夠給出來,可以讓官府還沒有接到當地人守在的真實情況。

就立刻進入準備階段。

“皇上,據地動儀給出來的位置,應該是南方,根據震動範圍的大小,具體地點就在常德府那一帶。”

道院的會議室中,坐滿了各部門的人物。

就連被徐光啟一直雪藏的王盈和闞玉樹都被拉出來了,要用到的就是他們的數算,需要具體的計算方位,和大概能夠造成的損失。

還有就是最大效率的調動雍州和冀州所有的物資。

本來這段時間,邢氏作為物流轉運使,是會搭著順風車,去遼東一趟會會自己的情郎的。

這一次還沒有出門就被留下了。

如今需要他的物流,來最為最後一塊物資運輸的補充。

最中央掛著一張大地圖。

崇禎在上面找到了常德府的所在地。

地龍翻身的忠心就在常德府,可受災最大,範圍最廣的就是整個湖廣。

湖廣自古有魚米之鄉的說法,“湖廣熟,天下足”首見於明代李釜源撰《地圖綜要》內卷:“楚故澤國,耕稔甚饒。一歲再獲柴桑,吳越多仰給焉。諺曰‘湖廣熟,天下足。’”

明代湖南糧食外運數量相當大,如1429年(宣德四年),“復支運法,乃令江西、湖廣、浙江民運糧二百二十萬石於淮安倉”。

1472年(成化八年),定全國運京師糧共400萬石,其中湖廣、江西等地“南糧”324萬多石,佔絕大部分。到明代後期長江下游的糧食多依靠湖廣等地供應,如安徽的徽州糧食“大半取於江西、湖廣稻以足食用也”。糧食產量的增加為糧食生產的商品化提供了前提條件。

明初由於政府採取了招撫流亡、放還奴隸、勸課農桑等有利於經濟恢復的政策,全國人口迅速上升。1371年(洪武四年)國都南京的人口達20萬人。據明嘉靖《長沙府志》載,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長沙府的人口達50.9l萬人,這在當時是個可觀的數字。

這樣一處繁華的地方,遭了天災,還是在夜深人靜,沒有任何防備的時候。

到底會有多大的傷亡和損失,崇禎連想都不敢想。

從沒有這一刻,崇禎對自己手中的權利這麼無力過,心中還對著自己能夠把外敵都擋在長城之外。

就等著清理了全國的蛀蟲,立刻就能夠專心的對付關外的建奴,和一直對大明不是很友好的蒙古人林丹汗。

可如今好不容易有了一點起色。

就被老天爺一下子差點打回了原形。

“距離有點遠啊,路途也不是很順利。”

崇禎早就不是那種拿著地圖比劃著,看起來很近,自己很快就能夠到達的地圖盲了。

別看放大後的地圖只有兩尺的距離,鬼知道這樣的兩尺之地,到底要走多長時間才能夠到達目的地。

而且當地的官府要是不配合的話。

也會耽擱更久的時間,從而錯過了最快速的救援時間。

“咱們的官道,還沒有修建過去,而且整個湖廣的範圍太大,救援所需要的物資和人手也會更多。”

最新小說: 重生之冷帝寵後 海上升明帝 縣令之女 我成了女頻文反派 醫品農女的作妖日常 山河昭 穿成首富的紈絝兒子 石器時代生存記 崇禎八年 我在明末當太子 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我真的不是暴君 大唐山賊的日常生活 三國:開局娶了洛神甄姬 首相掌中月 三國,教書的我,被曹操賜婚 開局我成為大宗師 三國之赤帝 往生之摘星之旅 穿書女主線上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