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一答之中,反而讓孫傳庭更加疑惑了,自己弄出來的法,把自己給判了,怎麼想都有問題。
“有點繞,容我好好想想,商鞅的死,是因為謀反,這一點在那個朝代都是重罪。”
“哈哈,像商鞅那樣的人物,還需要去謀反,而且是被人一眼就能看出的謀反,真是想多了,最後更加搞笑的則是,出逃住店的時候身上沒有帶著路引,這一點你信嗎?”
孫傳庭遲疑了一下,不確定的道:“或許是真的呢?”
“一個那樣的人物,我寧可相信他自己是故意要謀反,也故意沒有帶著路引去住店,就是為了證明自己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律法,是不是真的像他想的那樣全面和嚴酷。”
李定國第一次從李長庚的口中,知道皇上對於商鞅的看法,是這個角度,也是愣了半響才回過神。
只因這樣從後面一步步的把商鞅放在一個聰明人的位置上去推論的話,得出的結果,就根本不是書上告訴他們的那個結果。
或許這個才是隱藏在其中的真相。
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才能夠看到這一點,這也就解釋了,到現在為止,“商鞅”一直被人稱呼為法家聖人的一個重要原因。
畢竟這樣的功績,沒有誰會真的昧著良心給人家抹除了。
自己做不到,卻不妨礙別人對他的崇拜啊。
“你說的是,殉道?以他自己和他們一家人的性命,去殉道?”
騰的一下,孫傳庭就站了起來,他了解那個時代,正因為了解,才更加清楚,在那個絢爛多姿的時代,是有許多人,為了自己的道,而不在乎自己的性命的。
要不然也不會有人喊出“雖千萬人而吾往矣”這一句話。
雖然喊出這句話的人,最後並沒有做到這一點。
孫傳庭越想,也對味道。
似乎最後的結局,就應該是這樣,而不是一句簡單的謀反,最後還被車裂而死。
那是對於一個把律法當做一切,勝過世間任何事物的一個人的侮辱。
“是啊,我在聽到這個答案的時候,心頭也是一陣悠然神往,你可知道,皇上最看重商鞅的不是他的法,而是他能夠堅決的,執行律法的那種精神。”
隨著李定國的話音落下。
營帳中陷入了沉寂,沒有人想要說話,孫傳庭則是把目光轉向了孔家的方向。
第一次,他對於斷獄這個職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怪不得這個職位上的人俸祿是別的官員的兩倍。
福利更是超出了很多。
重要的是隻歸皇上直管,和他們軍部的性質一樣。
給出高俸祿,就是為了杜絕他們自己因為錢財墮落下去,只歸皇上管轄,也是給了更大的審判許可權。
而且不用受旁人的干擾。
**
審判在衙門。
這是公孫明親自交代的。
曲阜的衙門,是他見過修建的最奢華的衙門,其中的衙役也都是本地人,確切的說都是孔家的下人。
在進入衙門的時候,公孫明就清晰的感受到。
曲阜與其說是大明的曲阜,還不如說是孔家的曲阜。
若不是外面還有這孫傳庭的軍隊跟著,他認為自己根本就走不進來,到了門口就會被人亂棍打出去。
律法在此地,成了孔家魚肉鄉里的利器,不但沒有保護到當地的百姓,反而真的成了別人調侃中的兩張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