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好事情嗎?你們一個個的犯什麼是愁?”
孫承宗把酒壺往桌子上一擺,另一隻手把切好的豬頭肉攤了開來,油水已經浸透了草紙,油亮的肉片上,還拌著鮮紅的辣椒末。
這種吃法,還是從皇宮之中傳出來的。
據說皇上就喜歡這樣吃,民間只要有點閒錢的人,也就立刻效仿。
很多地方的廚子,已經把皇上的塑像供在了廚房當中做灶神用,如今從皇宮傳出來的做菜方法。
已經不下百種。
每一種都能讓人流連忘返,前提是自己的荷包金元足夠。
“高陽縣算是京師腳下吧?”
孫承宗不明白高弘圖想要說什麼,點頭道:“算。”
“京師腳下的教書先生都缺成了這樣,別的地方,還會有多少孩子讀不上書?”
高弘圖之前還覺得教諭這個職務,沒啥大用。
可許多時候忙起來簡直是連飯都吃不上,有時候那個地方先生病了,為了不讓學校放假,他自己還得親自上陣。
明明有這麼多的位置適合讀書人,卻偏偏沒有多少人應徵。
儒生們一門心思的想著做官,而皇上又看不上這些人,兩夥人都在堵著氣,就看誰先敗下陣來似得。
很明顯皇上正當年輕,就算是熬日子,也能把十成十的人給熬進土裡。
也不知道是會給他們的勇氣。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你我現在也就這點名聲好使,顧好眼前就行了。”
孫承宗呆愣片刻,嘆息一聲的說道。
有那麼一瞬間,他都想要出門做一次教書先生,最後想了想還是算了。
並是不是放不下身份架子,而是自己已經看不懂朝廷發下來的一些教材了。
文學方面只教會學生識字,算數方面則是深奧了許多,還多加一門思想品德,一門地理概述,歷史課程。
除了識字他還有點辦法之外,思想品德上面的那些東西,和儒學上面的許多說法都大相徑庭。
更重要的是地裡概
(本章未完,請翻頁)
述。
某個地方的山川河流的走向,途徑了那些地方,都有著怎樣的人文故事,還有那些地方都有著怎樣的土質。
適合種植怎樣的作物,等等。
他一概都不知道,也是隻有拿到了那本地裡書,才知道,哦!原來是這麼回事。
自己都不明白,又怎麼可能教的會別人?
還有後面的歷史,和他學過的許多歷史都不一樣。
從三皇五帝開始,到夏商周。
完全看不到一點的傳說故事,不清楚的,直接就是不清楚,連一點猜測都沒有,所有的敘述,都是站在中立的角度,來看待每一個問題。
被譽為商紂王帝辛的暴君,在書上一點也沒有提起,而是從軍事,經濟,文化,律法,控制的地域,等等各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既沒有說暴君暴在什麼地方,也沒有說那一項律法,戰役是錯誤的。
完全就是憑著自己的理解,對照現在的社會制度,看看兩者有什麼不同。
這還是小學的課本,雖看上面的標識,已經算是快畢業的那年才能夠學習,可一個小孩子能懂什麼?
即便是他這個大人,看得也是頭皮發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