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圖手下的人多,幾乎全部都是步兵,這樣行軍打仗的速度,肯定是沒有人家騎兵快的。
雖然兵力更加厲害了一些。
“這些混蛋,想要升官發財,拿軍功,連兄弟們都不要了。”
良久劉體仁才恨恨的跺了一下地面,卻又因為用力太大,把腳底震得生疼。
“整理物資,立刻、馬上。”
劉體仁來的最晚,所有的後勤只能他一個人統管,雖然有後勤部專門管這些事情,可他要把軍隊一個不少的全部帶走。
這就很考驗能力了。
劉體仁知道這是洪承疇留下的機會,誰做成了這件事情,誰就有能力指揮更多的軍隊。
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可不是每一個將軍都是韓信,一個人能帶多少兵,總是有數的。
李過也許能行,劉體仁也應該可以,但要推薦給崇禎做一方領兵的大將,還是需要磨練一下,最後證明自己的。
一隊隊的隊伍,很快就開始往山海關方向行去。
字薊通兩地的百姓,都默默的看著他們,聽著他們吼著嘹亮的《凱歌》。
“萬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與義兮,氣沖斗牛。
主將親我兮,勝如父母;
干犯軍令兮,身不自由。
號令明兮,賞罰信,
赴水火兮,敢遲留?”
這首凱歌又讓她們其中的一些老人,想起了曾經的戚家軍。
那些好男兒也是這樣,唱著歌,走上抗擊建奴的最前線的。
他們已經老了,或許也早已忘記了曾經的榮耀,更被一些貪贓枉法的混蛋,壓迫的直不起腰。
可現在,遭到了建奴的兵災。
好在大明的皇帝並沒有讓他們失望,不過短短的半年時間,所有人不但有了吃的,住的,更加有了賺錢的營生。
日子一天天的好過起來之後。
卻又不知不覺的想到了,那些建奴的可惡。
受益於宣部的一些宣傳工作做得好,如今別的地方不說,只冀州和雍州兩地的老百姓,對於官府的信譽,那是真的很擁護。
畢竟道目前為止,還沒有哪一次他們被官府的騙過。
最多也就是一些新上任的縣令,理解錯了朝廷頒佈的法令,可只要有人識字,之處其中的錯漏,人家立刻就會糾正,並且更改。
這些新來的縣令,可沒有一點老爺的脾氣。
那是真的為民做主。
一時間許多地方,都出了不少的青天,似乎老白行對這些官員最大的認可,也就是這個級別了。
一群沒讀過到少書,也不大會認識字的人,做官之後,居然也能跟青天扯上關係。
當時崇禎聽在耳中,先是好笑,接著就是滿嘴的酷似額,再後來他就連苦澀也嘗不出來了。
這能說明什麼?
說明以前大明的百姓過得到底有多麼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