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體仁的到來,也帶來了一個好訊息。
他是從京師過來的,去接手一些從天津衛運過來的魚乾和海鮮。
現在這些東西,在薊通兩地很受歡迎,隨著一段路程修好之後,運輸的成本進一步降低。
崇禎的那些魚乾加工廠,不但能夠收回成本,還能賺上一筆小錢。
而那些被磨成粉末的魚乾粉,則是需要和一些雜糧混合在一起,製作成軍糧。
洪承疇懶得理會劉體仁,在他的心目中,李過好好的一個苗子,就是被這人給帶壞了。
“我帶著騎兵先行一步,你們這些走的慢的步兵在後面跟著。”
洪承疇也沒有多耽擱,軍情如火這一點他也是直到的,自己曾經的老搭檔晁剛,已經擔下了絕大的干係。
他要是拖了後腿的話。
到時候,崇禎皇上不但會懲罰晁剛,他洪承疇也一樣逃脫不了軍法處置。
如今的大明,可不是以往的大明瞭。
背的笛梵給他還不清楚,可在軍法制度這一方面,崇禎設立的這些東西,可是比曾經的更加嚴謹,也更加有效。
單憑一個募兵司。
他以前還以為是個閒置部門,誰能想到,就是這個部門也一樣重要無比,能夠給軍隊源源不斷的輸送新鮮血液,純潔隊伍的。
就是在純潔戰鬥力。
記得在最早的時候,唐朝的府兵制,似乎也是這個樣子。
更久遠的漢朝也是一樣有類似的機構,漢以強亡,唐朝最後若不是廢棄了募兵制度。也一樣不會那麼早早的就完蛋了。
常常聽晁剛說起,皇上的故事。
每一次都會讓他心裡湧出一種說不清楚的情緒。
許多時候,他都會以為自己度過的那些史書,都是假的。
然而對照之後,才能發現,隱藏在史書中的東西,可比明擺著,白紙黑字寫著的東西更能震撼人心。
孰能想到,一支隊伍的強大與否,只於賞罰分明有關。
洪承疇一瞬間想的有些遠了,當即就要出征,卻沒有了以前那種每次打仗都有種憋屈的感受。
曾經面對反賊的時候,是硬下心腸在做那件事情。
在薊通兩地打游擊,雖然也殺了不少的建奴,卻總是不夠暢快,許多時候還要眼睜睜的看著建奴在大明的土地上欺負大明的百姓。
偏偏當時還拿那些人沒有一點辦法。
雖然最後晁剛帶著隊伍前來支援,也算打出了一些成果,可這片遭了劫難的土地無時無刻都在訴說著他身上的痛楚。
“古有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一次不破建奴誓不還,咱們在戰場上不見不散。”
洪承疇一勒馬韁繩,很快走遠了,風中還飄蕩著他的這一句話。
跟著計程車兵們大多數都是沒有讀過書的人,可也覺得這句話很提氣,一個個的大聲喊著“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一開始還不齊整,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只聽一邊,就能記下,然而連續有人喊了幾遍之後。
這兩句詩,已經能夠被整齊的喊出來了。
最前方旌旗招展,士兵們的吶喊,讓這面日月旗更加雄壯。
“兄弟,我也要走了,你在後面跟著。”
李過一時看得入神,總覺得有種正在書寫史書的感覺,忽地回過神來,才發覺自己也是騎兵,雖然人少,可憑什麼要落在後面。
劉體仁一愣,嘴巴張的老大,想要說點什麼,卻又無從說起。
誰讓他一開始就不注重騎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