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示意孫元化可以開始了。
只要用合金鋼鐵打造的火炮能夠經受住考驗,那麼就能為大明省下大量的銅,從而就能夠讓他的新貨幣,打造更多。
孫元化自然應下,傅通也站在一旁沒有走。
實驗火槍不急一時,可能夠再次見到崇禎皇上的機會可不多。
準備工作做完,也就是測量了一下目標的距離。
然後一發紙彈就在一聲巨響中,成果發射,目標是一個土丘,已經被炸得看不出原來的模樣了。
退出來的彈殼,能看到最裡面的一層焦黑,卻在火炮的炮膛之中完好無損。
等到耳朵的嗡鳴聲小了一些,崇禎好奇的用一根細長的鐵棍撥弄了兩下,抬頭詫異的問道:“你們確定這玩意是紙做的?”
邊說還用鐵棍敲打了幾下,發出來的聲音有點像塑膠,卻又看起來挺堅固的的樣子,難怪可以做船隻的甲板備用材料。
“真是紙做的,它的可塑性很好,而且還有防潮的效果,只是耐腐蝕不太行。”
崇禎點點頭,看樣子真的木頭之類的東西做成的,就是不清楚其中摻雜了些什麼東西,居然可以差點代替甲板。
該說古人的聰明勁,一點都不比他上輩子那些人差嗎。
“這東西好用途還廣泛。”
崇禎忍不住,誇獎了一句。
接著又道:“對了,那不是以後,所有的彈藥,都可以不用分離了,只需要填充這種紙彈就行,火槍的射速也會因此而提高不少。”
傅通一陣尷尬的介面道:“現在還沒有大量生產紙彈的工藝,不過生產火炮的炮彈沒一點問題。”
崇禎瞭然的點了點頭,許多東西,其實是越小,需要的工藝水準越高。
炮彈太大,所以製作起來就相對簡單許多。
“炮彈的底火能夠用大力撞擊發火,子彈太小,沒辦法讓火藥迅速的燃燒爆炸,已經有很多人在研究這一塊了,只是缺少一些東西。”
孫元化明顯知道的要比別人多。
“什麼東西,趙三響研究說,用棉花作為底火引線是最好的一種替代品,可咱們大明的棉花很少,所以······”
孫元化拘謹的說道,不是沒有研究出來好東西,而是沒有辦法量產,說白了就是許多材料不夠。
“從亦力把裡和韃靼收購的棉花,也不夠用嗎?”
崇禎還是看過大明的地圖的,這兩個地方,在明末,其實已經分成了許多小國家或者說是小部落。
“棉花的用途太廣泛,單單製作棉衣和棉被,都不夠用,而現在那些外邦看著大明這幾年國力衰退,早就不懷好意了。”
孫元化一開始只在遼東鑄炮,從未曾想過,在大明的西邊,還有更多的對手。
若不是因為棉花的原因,特意查了一些資料,還真的以為只有遼東的建奴是個威脅。
崇禎摸著下巴,琢磨著是不是可以向西邊試探著發展一下,棉花這種戰略物資,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安全。
思索了一會道:“火炮不錯,一共有多少種型號?可不可以量產?”
“一共有三種,小炮只需要一匹馬就能拉動,大炮就需要兩匹馬了,巨炮就是是一兩匹馬就能行的。”
孫元化如數家珍的說著,自己的成果。
三種型號的火炮,適合於各種不同的地方,就連炮彈也分成了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