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嫣的想法很簡單。
道德上的問題解決不了,可以從律法上面解決。
崇禎一邊走,一邊聽著張嫣的想法。
守在旁邊不遠處的魏晨自然也聽得到,可他不懂得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和壞處,深恨自己當時在晁剛的手下,沒有用心多讀點書。
“立法不是不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可要是一個道德問題馬上升到了律法的層面,鑽空子的人就多了,那些老人們可就活的更加難了。”
人的底線是最低的,崇禎若不是在穿越前看到過某些例項,他自己也不相信殘忍到底是什麼。
“那要怎麼辦?”
張嫣也想不出好辦法了。
她的學問,能夠讓她想到立法,就已經超過了這個時代大多數人。
“這些合併村子以後的老人大概有多少?你心裡有沒有數?我是說五十五歲及以上的老人。”
崇禎忽然想到了一個他知道的一個好想法。
雖然被許多人詬病,可用在這裡,似乎剛剛合適。
“這個歲數的老人,在百姓之中並不多見,大多都在哪些員外和大商人,和官宦之家才有。”
張嫣招來跟隨在身邊的田守新,現在又換成了王承恩留守在宮裡了。
田守新一邊走,一邊開啟一口箱子,箱子裡裝著的就是一路行來的記錄。
開啟看了一眼,把記錄著老人歲數的那一頁插上書籤,遞了過去。
“這個不錯,回去也讓承恩製作一個,若是好用,就要推廣出去。”
崇禎看了一眼,就知道有什麼用處,此時可沒有資料夾之內的玩意,搜尋資料更是不知道要翻閱多少書籍。
“我也覺得不錯,這個是守信設計出來的。”
張嫣不著痕跡的誇了一句,崇禎則是多看了一眼。
田守新依然是隻做事不說話,曾經話說的好聽的曹化淳曹公公,已經不能做事,被告老還鄉了。
沒死,都算是皇上仁慈。
是真的仁慈。
畢竟要是以往的皇帝,知情不報,也是要處以極刑的,能安穩養老,都是大造化。
“並鎮之後,一個鎮子裡年齡到了五十五歲的一般只有六七人左右。”
這是大概的資料,可能因為前兩年天災人禍太多,老人根本就熬不下去,所以少了許多。
“人數不多就好辦,棄嬰和棄老,都可以立法,不過我想著對年齡只要到了五十五歲的,都要發養老金,他們能活多久,就領多久,只有雙管齊下,才能真正的杜絕這種不到的事情。”
崇禎把自己能夠想到的都說了一點,接著又道:“還得和李長庚好好的商量商量,這件事情需要長久的去辦,可不能馬虎。”
張嫣知道崇禎現在銀子多,而且因為水利鑄幣,手頭寬裕的很。
“你打算給這些老人發多少,你說的這個養老金?”
發的少了,也一樣不起作用,而且人老了,渾身都是毛病,單單是花費在看病上的就有不少銀子。
雖然把贍養老人,當成一門生意來做,是很不道德的行為。
可依靠人的道德,去做這件事情,根本就不是很靠譜。
只能從側面告訴那些老人的子女,老人活的越久,他們賺的就越多,才能把孝道傳遞下去,雖然是偽孝,只要不被拆穿,誰知道真假呢?
所以說,體制很重要,而且能用銀子解決的事情,他就不是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