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這些事情,都在很早事前,說給皇太極知道了,此時真正要露臉的時候,卻選了一個剛剛投靠過來的外人。
怎麼可能不讓他內心氣憤。
寧完我。是明末遼陽的邊民,清太祖天命年間,寧完我投奔了後金。初期為穎親王薩哈廉做事,隸屬於漢軍正紅旗。
準確的是經過了他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進入了文管之中,還沒來的及施展所學,突然就被告知文管將要改制。
而且改制的東西,只是把他曾經呈給皇太極的那些制度建設,重新宣讀了一遍。
“那麼六部又都是些什麼?”
阿敏出列,強勢的看向黃立極,大聲的問道。
“六部分別為: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以貝勒(親王、郡王)分別總理各部部務;各設滿洲、蒙古及漢承政、參政、啟心郎、額哲庫等官。自古以來國家設官定職,並非是帝王喜好鋪張。實在是怕處理國事的時候亂了綱紀,故而設定六部分別進行管理。”
黃立極應對如流,這些都早已瞭然如胸,怎麼可能被人輕易的難住。
忽然蒙古八旗中的一人問道:“要是六部之中的人亂了你說的那個綱紀,又該怎麼辦?”
黃立極瞠目結舌,此人的出場,可不在他的預料之中。
而且提出的問題,他也沒法回答,難道要對這些蠻子們說,提高自身的道德,不要去觸犯綱紀,這樣不就沒事了嗎?
可這些人現在缺少教化,聽得懂什麼叫做仁義,什麼叫做清正廉潔嗎?
怕不是會把他當做瘋子,給拉出去砍了。
原禮部侍郎範復粹此時也在入列之中,見到原本賣相頗佳,彷彿風流天成黃立極,立刻被人一句問話破功。
心頭不由的鄙視一句:在大明做內閣首輔的時候,可是說的比唱的都好,怎麼換了一個地方,就這麼拉胯了。
皇太極也是眼神一凝,這個問題他還沒有想到,卻已經被人提了出來,以後要是真的出現六部觸犯綱紀的事情,也不是不可能。
漢人有一句話說的好:防患於未然嗎。
剛好此時所有人都在,可以立刻商量出一套可行的辦法。
“諸位貝勒,愛卿們可有什麼良方解決這個問題?”
皇太極已經字很短的時間內,適應了皇帝這個稱謂,也在一步步的想著皇帝這個職能的方向上靠攏。
現在說話也已有了幾分樣子。
朝堂上瞬間竊竊私語,誰也沒有想過,六部出了問題會怎樣,以此類推內三院是不是也會出現問題?
“臣有話要說。”
寧完我羅伊斯蘇就有了辦法,他不是正統的大明儒生出身,自然也就對那些道德什麼的少了一些羈絆,隨意立刻就能從人性最壞的角度上,來看待問題。
“現在咱們已經是大清朝了,以後也用大明的有本要奏比較好。”
皇太極略微不滿的訓斥了一句,接著又道:“說吧,說的好了,重重有賞。”
“嗻。”
寧完我出列,跪下磕完頭之後,站起身來說道:“害怕六部處事的時候發生偏私,可以設定六科進行監察;怕底下的事情被矇蔽,也可以設定通政一職;這些事要同時辦理,缺一不可。此外還要設定言官,糾正帝王官員的過失。這是此古以來帝王明目達聰的秘訣所在。”
寧完我大著膽子,連皇帝都被圈在了裡面。
說完之後,才悄悄地抬起頭,看向皇位上的皇太極。
而此時整個朝堂,因為寧完我的發言,瞬間陷入了寂靜之中,一個個的半張著嘴巴,興中則是暗道:這個人真的是不怕死,這樣的話也說得出口。
皇太極面沉如水,建立大清和朝廷制度,不是為了限制他自己的,而是為了隱蔽的收取權利。
然後為下一次入關做準備,現在這算啥?
把自己關進籠子裡?
今天寧完我要不能給出一個更好的解釋,那麼當晚他就必須去為了肥沃遼東的土地。
寧完我知道,他還要說出這個解決方案,絕對要被許多人恨死。
可為了自己的地位,有不能不站出來,萬一被黃立極這個後來者騎在他的頭上拉屎,那麼他辛苦這麼多年,好不容易在這裡立足腳跟到底是圖什麼?
“明朝綱紀敗壞,並不是因為最初的制度不合適,而是他們的君主是非不分啊,皇上英明偉大,可您的後人能夠和你一樣英明偉大嗎?奴才是為了大清的萬世基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