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在開平的吳三桂,再也沒了意氣風發,年少有為的氣魄。
自從開啟了山海關,他就失去了一切。
在守城的時候,還能佔據優勢的明軍,在野戰是確實一觸即潰,根本就不能有效的阻止敵人深入腹地。
現在他已經是殘兵敗將了。
短短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大明就已經失去了趙率教、王之臣、孫祖壽、麻登雲、黑雲龍、朱國彥六員大將。
簡直是廟社震驚,根本動搖。
而且慘烈的戰事,繼續發生,緊隨其後的袁崇煥,卻還是不緊不慢的跟著,彷彿是在恭迎建奴來襲。
任何擋在前面的明軍都是被一一打敗,而那些文臣們只需開門投降,就能夠被赦免死罪。
一幕幕滑稽的,就連戲文裡都不敢出現的事情,卻在現實當中上演。
“我看來是要成為千古罪人了。”
吳三桂喃喃自語道,而跟隨者他一路逃到開平計程車卒,在戰事稍歇之後,就再也對他提不起任何的信任。
當時城破之後局勢危機,這些人還沒有多少的想法,此時冷靜下來,很多事情根本就經不起推敲。
那麼大的一座險關到底是如何被人攻破的,那時可是的幾門大跑可是沒有放上幾次,而敵人的攻城器械也不是很多。
他們這些士卒雖然不會領兵,可一些必要的常識還是知道的,像守城的時候,是有換防這一說,可也絕對不是一小波,一小波人上去。
最少也要能夠保證正前方不會陷入困境才行。
之後被攻破關卡,進行的撤離已經開始有了一些散亂,雖然最後也形成了有效的反擊,可在平原上和騎兵對戰,立刻就被殺的片甲不留。
只有逃到開平這個位置,才暫時算是安穩了下來。
建奴的騎兵可不會為了一個小地方而分散兵力,來對付一支沒啥戰鬥力的潰兵。
“咱們還剩了多少人馬?”
吳三桂艱難的開口問道,他承認自己有賭的成分,可輸得一敗塗地是他沒有想到過的,在他的印象中,袁崇煥能夠幾次三番的打敗建奴,建立無上功勳。
他吳三桂也是可以的。
沒有人回應,就連他僅有的兩名親兵,也都悄悄地離開了他一小段距離。
吳三桂晦暗的目光一閃,痛苦地閉上了眼睛,心裡忽然對遠在京師的內閣首輔韓爌更多了一些怨恨。
卻從未曾在自己的身上找過原因。
若不是自己對於做官著迷,也不會被人牽著脖子指東打東,指西打西,完全身不由己。
或許這兒也是大多數人的身上的通病,嚴以待人,寬以律己。
而此時的內閣首輔韓爌,也對如今的局勢束手無策。
在他的心裡,大明的軍隊還是很能打的,他需要的只是建奴們給出一些軍事上的壓力,好讓朝堂之上對他指手畫腳的那些人閉嘴。
順便還能收割一下宮裡的庫銀。
誰能知道人家居然一下子從山海關,只用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打到了京師腳下。
在計劃之中,應該最少就是在薊州被攔截下來。
他可是清楚的記得,薊州的南北兩軍可都是補足糧餉的,雖然南軍自從戚繼光病逝之後,就一蹶不振,可也是大明數一數二的強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