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兵敗之後,應該是退向了開平一帶,而袁崇煥的隊伍根本就不敢和建奴對拼,最對就是跟隨,現如今應該在香河觀望,而位置也是進可以打通州京師之困,退也可以威脅薊州。”
其中一個參謀發揮著自己的極限想象,其實也是幾人暗中切磋過,找出來的最佳方案,卻跟實際上的局勢也相差不遠。
只不過袁崇煥只在香河佈置了少量的人手,大量的精銳卻是聚集在了離香河不遠的另一個叫做固安的地方。
雖然位置離著京師更近,卻對於皇太極的威脅已經降到了最低。
“另外接到訊息稱宣化府總兵候世祿領兵只在支援京師的路上,本來皇太極的兵馬是可以打到順義的遭到了明軍的強烈抵抗,現已退回了通州。 ”
聽著參謀的描述,崇禎這個軍事小白,還是一頭霧水,根本就看不明白是大明佔據了優勢還是,皇太極正佔據了優勢。
“皇太極的兵馬這次入關的人數太少,能夠攜帶的東西不多,更不可能久戰不退,所以按照目前的形式,也是他退兵的時候了。”
晁剛一眼就看出了皇太極他們的弊端,大部分都是騎兵野戰是很厲害,可也對後勤的壓力產生巨大的考驗。
時間拖得越久,他們越會陷入困境。
“那麼孫傳庭他們現在應該怎麼做?”
崇禎現在也失去了孫傳庭他們的訊息,薊州,遵化,通州這一條先一旦封鎖,喜峰口和三屯營這兩個地方就成了孤立無援的聾子,瞎子了。
“這個就要看他們的選擇了,若是出三屯營攻擊遵化,兵力太少,火炮也沒有根本就打不下來,最好的辦法就是捨棄喜峰口,進攻遷安,只有這個位置皇太極的展現才拉的最長,就算是他們的清兵速度夠快,沒有絕對的主力,也打不過擁有火槍的洪承疇他們。”
晁剛想了好一會才想到了這個辦法,可這種辦法,是全面放棄了京師,專門圍堵後路,讓皇太極他們就算打進了關內,最多隻能帶走金銀,沒辦法帶走人口。
“辦法是個好辦法,可那是京師啊,就這麼放棄了?”
李長庚也參與了討論,在他的心目中京師可是比薊遼之地人口重要多了。
“京師他們打不下來,現在重要的是怎麼把薊州之地的損失降到最低,別人家入關一趟就盆滿缽滿,而咱們卻損失慘重,長此以往這仗還怎麼打?”
崇禎思索了一下,立刻就放棄了京師,爛船還有三顆釘,他就不信缺少攻城器械的的騎兵,也能攻下那座堅城。
“若是這樣的話,最好的位置還是山海關,只要堵在山海關,皇太極他們就絕對要想辦法出去,而此時唯一能走的一條路就是從三屯營退出喜峰口,最後走大安口出關。”
晁剛說完愣了一下神,似乎這種走法感覺就像是建奴們入關的方式。
“新練的火槍兵現在如何了?”
崇禎掠過了這個問題,關心起了最重要的軍隊問題。
所有的一切戰爭和利益劃分,還是要從軍隊開始。
“已經新編了一萬人,其中包括兩千工程兵和一千後勤兵,另外還有五百醫療兵,不過其他的兵種都好訓練,就是這個醫療兵就沒辦法了,醫生太少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就是識字的人也太少了。”
晁剛無奈的大倒苦水,他已經給隊伍裡的人,加強了識字的分量,這些人還是寧願進行操練,也不願意去讀書。
也不知道怎麼會一個個這麼倔強。
難道看不出來讀書出來的都是老爺嗎?
對於這種事情崇禎也是頭痛不已,現在的窮苦人的想法,可不是他那個年代,畢竟“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可是深入人心的。
而現在的大明,根本就沒有這個基礎,若不是太祖皇帝朱元璋當年免費教育的情況,如今崇禎可能連京城都出不來。
千萬不要笑看著這些文人的膽量。
說他們小吧,敢冒著殺頭的危險出賣大明的利益,甚至殺人放火無惡不作,還可以軟禁皇帝,用各種辦法然他們落水,落馬,意外的死在意外之中。
可要說他們大吧,卻是敵人來了就做縮頭烏龜,實在不行就投降。
說好的風骨,也只被一個屁給崩了出去,臭臭別人罷了。
“火槍生產的怎麼樣了?”
“新建立的火槍生產廠,工人們已經很熟練了,每一天可以穩定的生產出十杆,要是以後手藝繼續熟練地話,估計最高峰能一天生產十五杆。”
徐光啟立刻說道。
想了又想接著又道:“工匠還是不足,若不是派出了不少人手前去建設鍊鐵高爐,現在的產量還可以翻上一番。”
“你沒有面向民間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