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為秋季的最後一月,故有季秋之稱。
《禮記·月令》:“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虛中,旦柳中。”
朱由檢來到大明已經快一個月了。
計劃好的暗示鍛鍊身體,也只堅持了三天時間,就都到了九霄雲外。
辦置完光宗的喪事,就一個人經常待在書房之中,除了偶爾接見幾位臣子,多數都是太監們在身邊伺候著。
此時他手中拿著的就是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起居錄,身邊的桌子上還有一本洪武年間所有大律法總彙。
以前他經常聽說開國皇帝朱元璋是一個穿越者,這個他是不信的,然而他自己也穿越了,還拿到了第一手未曾被後的那個朝代改寫過得歷史。
才深刻的明白,朱元璋是個多麼了不起的人。
而後世的子孫又是多麼的不孝。
若是真的都依存祖宗之法,不需改變,並且堅定不移的執行下去,大明只會越來越強,那會半死不活的被外人撿了便宜。
猶記得在八月舉行登基大典的時候。
鴻臚寺的官員們竟然茫然無措,因此儀式高的匆忙凌亂,禮部堂上官,侍班史官殿班御史一行人等,分東西兩行皆亂成一團。
若不是剛剛接手整個大明,權利還未曾穩固,那那麼容易只說了一句“知道了”。
雖然當時語調震肅嚴厲,卻又多少有一半是色厲內茬。
而後連續一個月的臨朝,也只是坐在皇帝寶座上,聽別人說些什麼,而自己只需兩句話:平身,退下。
簡單的讓經歷過九九六工作的人,渾身不適應。
不過看著底下的大臣們一個攻奸一個,且沒有人能夠拿出一個治國的方案,心裡就一陣膩歪。
可也不是沒有收穫,對於執政經驗近似於無的他來說,正是悄悄學習的時候。
想要做事就得發出自己的聲音。
而怎麼發出自己的聲音,就很考驗能力了。
思來想去只能從簡單的方面入手,比如說:早朝。
早朝都是卯時上朝,簡直是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而要是遲到了後果還是很嚴重的,累計起來會打板子的,超過一定的次數,年面臨的就是罪加一等,等著下獄吧。
這些每天都會有太監,拿著小本本記載,那個大臣遲到了,失態了,哪怕打個噴嚏都有講究。
而好不容易散朝了,真正開始做事了,那才是一個不舒服的開始。
沒有親自見到過,只從書上看得一些東西,很難想象,一群大臣們做事的時候,坐的竟然是小板凳,一種叫做杌的小板凳。
這種小板凳是沒有扶手和靠背的,而且非常矮小,若是小孩子坐著到也還可以。
可是讓一大群大老爺們坐著每天辦公就有點不像話了。
在大殿之上都坐這種小板凳的話,看起來畫面也是十分滑稽,不管原來的意思是為了襯托皇權的高大,還是讓這些臣子們更加的卑微,從而對皇權畏懼,這些都是需要朱由檢改變的。
不是真的為了讓浙西額大臣們舒服。
而是為了讓自己的聲音能夠更大一些。
“我這是為了你好”這一句話曾經可不知道坑了多少人。
一般“為了你好的”,通常都夾雜著一些其他的目的。
“王承恩。”
朱由檢放下了書卷,揉著太陽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