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軍看似臨時組的一個陣,但核心主力是五十九軍,各部以五十九為軸,組成一個整體。
陳克敵以五十九軍兩個營為前軍,持矛立頓,構築第一道防線。接著便是弓弩營,立在前軍身後,為遠端打擊。五十九軍的一七五營作為最精銳的一部為中軍,而周紹則的部下一分為三,分別立在兩側和後軍,而騎五十九營則一分為二,在兩翼掠陣,防止對方側面襲擊。
整個隋軍約萬餘人,前後有序,進退規整。
所欠缺的,也就是一些重武器了。因為此戰是追擊戰,為了保證速度,所以並未攜帶如大盾、弩車之類的重武器。
不過陳克敵也有辦法,讓人將船上的救生舟抬到岸上,充作盾牌,阻擋騎兵衝擊。
騎兵要想攻擊這樣的步軍大陣,想得勝並不容易。
果然李世民將兩千騎兵一分為二,準備從兩側出擊,可隋軍的騎兵也不弱,很快和對方絞殺在一起。
而步兵大陣是一七五營和中軍為軸的圓形空心陣,長矛對外,弓弩掩護,一七五營又隨時救援,這就導致了唐軍費勁了力氣,也不能衝破其陣。
而且在隋軍弓弩的無限散射下,大批的戰馬中箭斃命,到處都是人仰馬翻的場面。
李世民眼看攻擊不順,很快便撤退。
這些騎兵都是他的寶貝疙瘩,費勁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組建成功,損失一個他都心疼。
不過李世民也不是沒辦法,很快,他便心生一計。驅趕潰散、投降的梁軍衝擊隋軍陣型,將其攪亂,然後唐軍騎兵再趁虛而入。
這一招是騎兵尤其是遊牧民族的騎兵常用的辦法,也叫倒卷珠簾。一旦戰場上形成倒卷珠簾之勢,神仙也沒得救。
很快,梁軍俘虜便被唐軍驅趕著衝向對面的隋軍大陣。
這些梁軍知道前面是死路,不住地哀嚎,可根本沒有用處,不前進便是死,有些想逃跑的,亦被唐軍所誅殺。
很快這數千梁軍全都向隋軍奔來。
雖然是一群無頭蒼蠅,可蟻多咬死象。這麼多的人,立刻就給對面的隋軍帶來了壓力。
陳克敵看著對面的情況,滿是憤怒。可他也沒有辦法,只能硬抗。
不過為了振奮人心,陳克敵便說道:“李世民自以為有點本事,可衛公用兵之精髓,這李世民一點都沒有學會。”
身旁一將如捧跟的一般問道:“啥精神?”
“仁!”
見眾人一臉茫然,陳克敵言道:“衛公有言,戰爭是為了更好的和平,當儘可能的少有殺戮。倒卷珠簾沒什麼難的,衛公一生不知打出多少次倒卷珠簾,但那都是潰兵。可李世民逼著已經放下武器的俘兵、降兵衝陣,此喪盡天良之舉,天地必不容此人。”
眾人紛紛點頭稱是,更是紛紛大罵李世民。
“這李世民不愧是個反賊,果然是陰毒之人!”
於是在隋軍將士心中,李世民更不是東西了。
不過雖然罵歸罵,但該打的時候卻不含湖。仁是仁義、仁德,愛民之心,卻不是蠢豬式的迂腐。
於是隋軍各持矛向前,有衝上來的梁軍,皆被紮成了篩子。
梁軍俘虜相互擁擠,你推我攘,前後相湧,根本挺不住腳步。於是整個隋軍陣前,到處都是如串糖葫蘆一般的屍體。
這時隋軍中大喊“衝陣者死,退往兩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