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孟才和周紹則雖然撤了,可眼看戰果丟給了梁軍,二人還是有些不滿。
回到中軍,周紹則便問道:“參軍,我等正欲破賊,如何輕易撤退?以致功虧一簣啊!”
在李世民手中吃了這麼多虧的周紹則,現在好容易有個打落水狗的機會,就此放棄,如何甘心啊。
陳克敵並未給二人詳解釋,只簡單說了句“唐軍有埋伏”,便命令二人即刻撤退五里,組建步兵陣地防線。
戰場離著唐軍大營也有二十餘里,貿然撤退,一旦半路上被唐軍騎兵襲擊,就是大敗的結果。
而就地結陣,步兵未必怕騎兵。
······
果不出陳克敵所料,此時在戰場南面不遠處,一支龐大地騎兵正靜悄悄地望著遠處如火如荼的戰場。
李世民兩眼如箭一般,緊盯遠方。三軍肅靜,如山巍峨,如石肅然。
這時前哨斥候來報,正在攻擊唐軍後軍的北隋軍不知為何,突然在向後撤退,整個戰場,只餘唐軍和梁軍在交戰。
李世民聽了一愣,當即明白,自己的計劃被陳克敵看穿了,他想跑。
其實李世民並不只是設計了一個計中計,準確的來說,這是一個計中計中計。
用一封信來調動陳克敵的情緒。
陳克敵若是第一時間與唐軍決戰最好,那就直接在野戰中摧垮隋軍。若是陳克敵選擇第二層堅守大營,則唐軍也能從容撤退。若陳克敵跳到第三層,準備趁亂而擊,那李世民則擺好了口袋,誘敵深入,打一場防守反擊。
李世民對自己這四千騎兵很有信心。
玄甲騎兵一出,天下莫敵。只要在野戰中摧毀這支隋軍,他甚至可能反敗為勝,一舉擊破隋軍水師和巴陵城,一竟全功。
所以李世民率四千騎兵悄悄撤退,羊裝是提前逃命,可又很快返回,離著唐軍主力只有二十多里的距離。
陳克敵要跑,並不影響他的計劃。他離著戰場二十多里,陳克敵離著最近的唐軍大營亦有二十餘里,看是他四條腿快,還是兩條腿快了。
李世民一聲令下,四千鐵騎,直奔戰場而去。
這四千鐵騎,便是一萬六千條腿,如密集地鼓點一般,震動著整個大地。
整個騎兵部隊,如萬馬奔騰,驚濤駭浪一般,直插戰場。
這就是騎兵。
這種面對騎兵的恐懼,就如小鬼子見到大毛的坦克海,約翰牛見到漢斯喵的飛機群一般,他們從未想過,騎兵集結出現時,竟會有這麼大的威力。
郭華還是第一次感受到騎兵的恐怖,望著遠處排山倒海的人浪,他嚇得瞠目結舌,難以置信。
而其餘的梁軍士兵,更不如他。
很快,當唐軍騎兵插入梁軍陣中,整個梁軍便開始崩潰起來。唐軍如刀切豆腐一般,噼開整個梁軍的陣型,將上萬梁軍,切成了數截。
而梁軍除了四面逃散的,只能引頸受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