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否認某些個人,特別是擁有主宰全社會的權力的皇帝對歷史發
展的重大影響,皇帝的性格也能影響歷史的具體程序。
皇帝的無盡慾念加上其所掌握的無限權力,有可能使君主隨意一個念頭,個怪誕的想法,造成全社會的震盪。全社會千千萬萬人的命運有時可能取決於皇帝個人的喜怒好惡,這又會使歷史的程序具有極大的偶然性。
當然,這些都是隋煬帝后來的故事,現在蕭讓所看到的的隋煬帝楊廣,還並不是一個皇帝呢。
古詞有云:“試問水歸何處?天明徹夜東流。滔滔不管古今
愁,浪花如噴雪,新月似銀鉤。暗想當年富貴,掛錦直至揚州。風流人去幾千秋,兩行金錢柳,依舊纜扁舟”。
是啊!不盡長江東流水,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隋煬帝可謂是一個風流天子,但說書人說他“將一座錦繡江山,只為著兩堤楊柳喪盡;把一所金湯社稷,都因那幾只龍舟看完,一十三年富貴,換了百千萬載臭名”。
隋煬帝名楊廣,又名楊英,小字阿麼。
本傳記的稱謂按照他生命歷程的三個階段,十三歲以前少年時代我們稱其小字阿麼;十三歲封晉王以後我們稱其大名楊廣;三十五歲稱帝以後我們稱其諡號煬帝。
孟子曰:“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古代中國於秦漢大一統帝國
之後,是長達四年之久分裂割據的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是一個後荒馬亂的亂世,也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歷史一再昭示著一位強有力的聖王,出來實現新的大一統帝國的偉業。然而,聖王在秦皇、漢武之後,幾近千年才輪到唐宗、宋祖,中間似乎是一段空白興亡不可問,自古水東流”。
千年之間,中國就真的沒有聖王出現嗎?恐怕不一定。有些帝王完全具備了聖王的智質,但天不假以年,而中道崩殂。也有的皇帝主觀上極想成就聖王之業,但志在無厭,好大喜功,而走到了主觀願望的反面。隋煬帝就是一個想成就
聖王之業的皇帝,他“慨然慕秦皇、漢武之事”,予智予雄,狂妄得很。
隋煬帝所處的歷史時代,也是一個出聖王的時代,天下大亂達到天下大治,長久的分裂必然走向新的統一,偉大的文治武功事業需要一位聖王來成就。
然而,在出明君聖主的時代,卻也不可避免地要出暴君昏主,而且,就在隋煬帝出生後不久,在其尚未成年的少年時代,他就親眼領略了聖君的風采和昏君的醜態。
這些肯定都在隋煬帝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公元569年阿麼呱呱墜地時,正是中國經歷了長期分裂戰亂
的南北朝後期。當時,神州大地並立著三個王朝:北周、北齊和陳,因而這年也就存在著三個君主和三個不同的年號:即北周武帝宇文邕和他的天和四年;北齊後主高緯和他的天統五年;南朝的陳宣帝陳項和他的太建元年。
常言講:天無二日,地無二主。三個皇帝並立於中國,這本身就預示著戰爭的不可避免。
隋煬帝出身於慣於征戰的北周貴族武將之家,父親楊堅是北周大將軍、隨國公,母親姓獨孤氏,是北周柱國大將軍獨孤信的女兒,也是武將之後,名門閨秀。
煬帝是他們的第二個兒子。
兒子出生,父母歡天喜地,他們給兒子取名楊廣。楊廣父母出自將門勳貴,同時,又都是虔誠的佛教徒。母親獨孤氏成天燒香拜佛,求菩薩保佑。她小名伽羅,就是一個佛名。伽羅是梵語gm之音的略譯,意為香爐木,或沈香木。楊廣之父楊堅也有一個小字佛名叫那羅延,據說楊堅出生在一所佛教寺廟,並由廟裡的尼姑撫養多年,小名那羅延即是廟裡的尼姑所取,意思是像金剛一樣不可摧壞。
煬帝出生時,崇信佛教的父母也為兒子取了一個佛名,作為
&no,音摩,阿麼是梵語amb的譯音,意譯為母、善女。取這樣一個美妙而又帶有女性化的小名,可能是出自獨孤伽羅的意思,一方面是希望能得到大慈大悲的菩薩保佑,另一方面,阿麼生來可能就像一尊美麗的觀音菩薩。
蕭讓看著看著,直覺蕭讓的這一生,著實離奇的很,但是,如果換做了自己呢。
自己又會做出什麼樣的事情來呢。
他能夠清醒知道,其實自己現在還在夢裡,但是內心中的感受卻告訴他,似乎,他和隋煬帝有著什麼不可或缺的緣分。
可夢,終歸是要醒來的,所以也只能笑了笑,搖搖頭,然後趕走了這些奇怪的念頭。
然後他就在夢裡想著,自己怎麼還不醒呀,都已經過去了這麼久了,為什麼還沒有醒呢。
而就在另外一個時空裡面,那個實驗室裡面,那個先前的男孩子,正在冷冷的看著蕭讓倒在地上。
沒錯,剛才蕭讓的那些經歷,不過都是他透過晶片傳輸過去的內容。
他這麼做,是及其冒險的,因為,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蕭讓在另外一個時空也成為植物人。
但是他想要報復,不為了別的,只是因為,蕭讓的女朋友,是他喜歡了很久,也追了很久但是沒有結果的女人。
他必須要讓蕭讓徹底消失,這樣自己才會有機會得到他。
所以,他才冒出了一個個可怕的念頭,然後一點點實行著他的秘密計劃,當然,所有的計劃,都是圍繞另外一個時空的蕭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