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間內燭火搖墜,紫色紗帳漂飛,透明如水紋般的真氣通體溢位,如同要被蒸發一般。
整個房間驟然升起一股風浪,吹滅了所有的光亮,於剎那間陷入了黑暗。
轟,如同鍋中的水被滾滾燃燒,如水的真氣在沸騰,分散,狂亂的散開,化作細小的水滴。
到這種階段,細小的水滴不再分解,而是繼續蒸發,向著虛幻轉變,像是要變成一朵雲霧。
盤坐在榻上的張謙突然眉頭一皺,丹田之內原本組成四方天,四方地的真氣突然崩散。
外界,真氣更加的狂亂,如同棋盤震盪,所有的真氣水滴,炸開,消失不見。
為何還是不行?張謙緩緩睜開了眼,看著屋內的狼藉有些洩氣。
時間已經過去十日,渾天心經博大精深,需要仔細研讀其中真意。
這麼多天下來,他廢寢忘食,在三天前開始修煉,到了這個階段,是真的連飯都不吃。
儀容不整,神色萎靡,便是形容現在的他。
為什麼不行呢,張謙低下頭來,腦子也有一些混沌。
陰陽組成天地,十三勢化作山川河流,吐納術起到支撐的作用。
思路沒出錯,心法也能執行下去,鎖住真氣對於這篇心法來說卓卓有餘,甚至真氣以他想到組成的天地,也只是剛好夠而已。
所以究竟是什麼原因,張謙五心向天,按照吐納術呼吸吐納了幾次,雖然沒有運攻,卻也有平心靜氣的功效。
睜開眼後,拾起心法,細細的對應自己的修行。
問題並沒有出在心法上,冥冥之中,他好像尋找到了原因,但這樣的原因好像一直被他忽略。
“四方上下為宇,往古來今約宙”
開篇便有古往今來,大氣蓬勃之感,張謙這一次直接誦讀出口,以此來尋找癥結所在。
越讀越快,越讀越快,這篇心法他實在太熟了,倒背如流都沒有多少問題。
半盞茶後,張謙丟掉心法,一隻手捂住頭,一隻腳顛著。
想不通啊,雖然心靜下來了,但是思維之中的急躁是平息不下來的。
究竟是那裡出了問題,四方上下約宇,往古來今約宙,……
等一下,張謙猛然抬起頭,撿回了獸皮紙,掠過了開頭,往下一行,酌字酌句的看下去。
這一次看得很慢,直到夜色漸深,張謙才丟下獸皮紙,臉上露出一種暢快的笑容,就如同上茅廁,卻發現沒有草紙,只能用枯葉,還有水一般,這時又發現肚子不痛了一般。
心法第一句開頭,確實意境深遠,用來當總綱十分合適,是一種闡述宇宙觀,時間觀的思考,深邃幽遠。
而後面,卻變成了天圓地方這樣的定理,雖然奧妙還是頗多,卻也定死了這樣的觀念,任何人修煉這篇心法,一定是天圓地方的天地。
其實第一句也有定下觀點,但在他看來挺正確,但是到了天圓地方之時,他也沒有多想,只是認為是心法的天圓地方而已。
但是在這個時代,那有什麼人會去想天是什麼,地是什麼,往往他們修煉這篇心法,凝聚出來的天地很有可能只是一片的混沌,什麼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