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霍萊因館長召集的‘高凡新作鑑賞會’在五月初舉辦。
參與者包括長期與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簽有‘藝術顧問’職位協議的學院派教授、知名藝術評論家、收藏家,當然還有幾個霍萊因的藝術家老朋友。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藝術顧問這個頭銜不止意味著豐厚的職業佣金,也意味著在藝術界的地位,畢竟他們可以對博物館的全部收購合約提供意見和建議,而入駐全球四大之一的‘大都會博物館’,對一位當代藝術家而言,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當然,收藏界與藝術家之間的‘力’是相互的。
比如卓別林不需要奧斯卡來證明自己的偉大,但奧斯卡需要卓別林來證明它的權威。
所以大都會博物館才會提供了一間畫室給當世最著名的油畫家高凡,希望證明這位藝術家與博物館之間的羈絆。
但過去十六個月的時間裡。
這位創立惡魔派的年輕宗師巨匠的表現讓人迷惑。
霍萊因和他的藝術顧問們,雖然沒有出現在畫家的畫室,但卻知道畫家一直在做什麼。
他在臨摹德加。
並且還是臨摹了兩遍。
作為印象派的奠基人之一,德加對於現代藝術史的開創性毋庸置疑。
但高凡在藝術史上的地位理應不遜色於德加,如果是一名初學者,對德加的臨摹無疑是有借鑑意義的,但對於高凡這樣,已經形成自己風格的大師巨匠來說,對另外一位大師的臨摹,就顯得不合時宜且非常古怪了。
能夠忍受這樣的古怪,長達十六個月,已經是高凡的名氣和地位以及過去作品的‘偉大’在支撐,可在一個月前,克萊因終於抗不住董事會的壓力和顧問團的建議,向勞倫斯下了最後通牒。
現在,高凡的新作擺在所有人面前。
卻有些讓人看不懂。
這是一幅60x80的作品,並不大,對整體背景的描述是模糊的,色彩較深,人物形體上則使用了淺色,模特坐在那,旭日的光照在她的臉頰上,這讓她顯得豐潤而富足,一絲微笑掛在她的唇邊——這個表情在模特安娜臉上很罕見。
“有一點德加後期的風格,但並不相同,很……嗯,很平凡。”一個藝術顧問說,德加後期是把古典主義的莊嚴融入現代主義中,所以那時德加的作品,美得絢爛,但眼前高凡的作品不一樣,它的色調和構圖都顯得很……嗯,平凡。
“高凡早期作品,就是《面具》組畫時,已經有很明顯的現代主義風格。”另外一位學院派的教授說,“我有幸參與過pace的一場拍賣會,見過他還在上學時的一副作品,當然,那幅作品有個古怪的名字,就不說了,我的意思是,更早期的時候,高凡的現代主義畫風就已經比較成熟,與德加相似。”
“對,從《面具》組畫到《波士頓人》,一脈相承,《波士頓人》是高凡在現代主義上的巔峰之作,是一幅偉大的作品,那個時期的高凡,和德加後期更加相似,但德加作品是美、是激情,高凡則是洞悉心靈、是超越人性。”一個資深藝術評論家說。
&neri art》的琳賽·波洛克才會說高凡讓現代繪畫藝術有了新的錨點,是對人類心靈的洞悉和解放。”學院派教授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