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富裕之家,也是有些吃不消的,只有那些有封國食邑的公侯才不需要為了這些發愁。
衛安看了看外面的田舍,點點頭,此時的情況比之十幾年之後應該是不同的,畢竟,文景之治也不是吹牛逼的。
那麼,他的那篇文章和政策也要相應的做出調整了。
當馬車行駛到一處十字路口時,衛安看到一個老漢帶著兩個垂鬢幼童在路口的橋墩下釣魚。
“停下!”衛安吩咐了一聲,馬車立刻停下來。
衛安很清楚,馬忠雖然來自市井,但他終究也是官宦之家,跟最基層的民眾還是缺乏溝通的。
社會階級的天然隔閡,不可能讓馬忠真的知道那些每日在田間地頭的農民的真實想法與真正處境,想了解這些,就必須彎下腰去,真正的接觸農民,才能瞭解到此時社會的真正形態。
於是衛安下了馬車,笑呵呵的走到那個正跟兩個幼童說話的老農身邊,拱手問道:“敢問老丈,今年高壽?”
在大武,年紀大的老人不分身份階級,統統享有特權,大武律規定,年紀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就可以見官不拜,八十歲以上,見了皇帝都不用拜。
因此,這老農對衛安這個一看就是貴公子的年輕人的行禮並不意外。
他笑呵呵的拉住兩個調皮的小孩子的手,答道:“老漢今年已經六十有七啦!”
“老人家身體可還好?”衛安和善的蹲下身子,看著那兩個好奇的小傢伙問道。
這老農看了看衛安身後的隨從,再看了看那輛規格和大小都遠超一般貴族可用的馬車,他本能的保護著自己道:“託貴人的福,老朽身體還好……”說著就打算收起魚簍,帶著孫子們回家。
大武貴族們的名聲並不怎麼好,至少在洛都附近不好。
特別是新一代的貴族子弟,平時鬥雞走狗堪稱一絕,欺男霸女也不落人下。
這些紈絝子弟,大的罪行不敢觸犯,但小罪卻犯個不停。
衛安笑呵呵的拉住這老漢的手道:我乃是右相家的子侄,奉了宮裡一位殿下的命令,來此巡視民生,瞭解民間疾苦的!”
本來衛安想扯一扯便宜老爹的虎皮,但話到嘴邊就變了,因為他馬上就想起了,假冒皇帝的旨意,在此時是大罪,稱為“矯詔”
太宗孝文皇帝時期的外戚薄昭主要的罪責就是矯詔,因此被逼自殺,後來竇嬰也是死在這個上面。
那老農聽了衛安的話,這才止住動作。不得不承認,此時的皇家在民間的信譽是很高的,支持者也很多。
這老農雖然害怕貴族,但聽說了衛安是皇室成員的代表後立刻就不怕了。
這大概也是因為中國曆來就有“當官的壞,皇帝是被矇蔽的”這種傳統的緣故。
“貴人想知道什麼呢?”老農抱住兩個幼童,咧著嘴笑問道。
“您家裡現在有幾口人?”
“老漢有三子四女,長子在南軍服役,次子與幼子都在家裡耕田,四女也都嫁出去了……”老農想了想道:“現在老大屋裡加上兒子兒媳孫子孫媳,大大小小有十幾口!”
“這兩個是老漢的曾孫了……”說到這裡,老農就頗為自豪的笑了起來。
四世同堂,確實是很多人引以為傲的事情。
“老丈好福氣!”衛安聽了也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