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兵者不祥之器也勿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襲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人眾以悲哀蒞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錦書道德論
“兵者不祥。這第三十一章圍繞此題而進行斷句即可。”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勿或惡之,故有欲者弗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銛襲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人眾,以悲哀蒞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
“這第三十一章與之前的二十九章、二十八章類似,說都是與興兵之事相關的內容。其譯文可如下。”
“那手執兵器的軍隊,屬於大凶的事物。
不要動用,或者遠離他。
所以有貪慾的人不能居(擔任)其位。
君子列位以左邊為尊貴,
兵事則以右邊為尊貴,
所以軍隊不是君子所執管的器物。
軍隊這種不祥和的兇器,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才會使用他。
精兵強將如利刃般的軍隊迅速襲擊而成功是為上策,但不要認為這是美好的事情。
如果認為這是美好的事情,就是樂於屠殺啊。
如果君主樂於殺人,將不可能得到天下人的擁護之心,那麼遠大的志向也就無法實現。
所以喜事以左為上位,喪事以右為上位。
所以偏將軍位列於左邊,上將軍位列於右邊,這樣做的意思就是說以喪事的禮節來對待兵事啊。
殺死的人越多,這樣的治理方式下(的國家),就會讓人們覺得沒有前途而感到悲觀和哀愁。
戰爭獲得了勝利,(軍隊還朝的)隆重歡迎儀式也讓人們感覺如同處於喪禮之中。”
把文章的翻譯唸完,秦無敵潤了潤喉,然後開始對文章進行解讀:“本章雖然說的是道理,但卻是論人之仁德。在道德論中,很多篇章是難於歸類的。歸入道篇,或是歸入德篇,都有一定的道理。
第二十九、三十、三十一章都是與兵相關。從這些文章中能夠看出李師是一個反對主動為戰的人,李師非常厭惡戰爭,想避免戰爭。
但這是不順應時代浪潮的舉動,非常地不符合實際。我估計這也是他的道理主張為何不能被人們採納的緣由吧。
李師在這篇之中主張(君子)慈德。這篇道德學說是對戰爭的勸誡。非常的簡單,也很直白,還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文章給人的感覺,卻是達不到力勸止殺的效果。是李師他勸誡的道理有錯嗎?不是的。
我認為李師的慈愛之道並不足以勸誡他人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切入點不對。
處於現今的和平年代,又或者是處在當時的相對和平的城市裡,人們應該對戰爭的理解不夠深入。
所以有必要去了解一下戰爭。
從樸實簡單的文字中,可能無法體會戰爭究竟是意味著什麼。
不是電影中那騙人的場景,不是幻世裡所模擬的局面,也不是那些冰冷遞增的數字。
戰爭是殘酷的,是殺戮與血腥,是破壞與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