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焉果而毋驕果而毋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錦書道德論
“翻譯第三十章之前,還是先從斷句著手。”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楚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強焉。果而毋驕,果而毋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
“斷句後,這第三十章就基本可以輕鬆上手譯出來了。”
“用道來輔佐自己的人類君主,不以兵力強盛(凌駕)於天下,這是好事。
環顧軍隊所駐紮的營區內,楚棘雜草叢生。
善良的人堅決停止興兵的行為,不以此來取得強盛。
堅決不要驕傲,
堅決不要自矜,
堅決不要進伐。
堅決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才興兵以抗拒敵人,就是所謂的堅決不恃強凌弱。
物體在強壯的時候就迅速走向衰老,就是被稱之為不順從自然發展的緣由。
不順從自然生長去發展就會過早走向衰亡。”
秦無敵看秦深認真記錄完畢,隨口解釋起文章的疑難之處:“上古時代的軍隊與如今是有很大區別的。如今的軍隊是常態化,軍事化,專業化。軍人不僅需要長期培訓作戰技巧、武器操作技巧,更是長期進行模擬實戰。
上古征戰之時,會實行募兵、徵兵,讓長期從事農業生產或是其他行業的普通民眾經歷短期的培訓之後,就到戰場進入實戰。
之所以如此操作,首先是由於冷兵器操作簡單,只需要士兵們學會聽從指揮號令,就能夠執行將軍的作戰計劃。
上古時候所謂的狹路相逢勇者勝,靠的就是人心去贏取勝利,這點就很形象生動地說明了技術的非必要性。
當然,經過系統的戰鬥培訓計程車兵們還是不一樣的。所以上古時代,也有皇家直系親兵衛隊與地方團練部隊,此外還有習武為生的武將世家及他們的護衛親兵隊。
這些專業士兵相對是少量的,因為培育這些專業武職人員,並不是簡單的事情。不僅耗費大量錢財,還受到朝廷各方面的約束。
所以李師對空置且無人打理的營房大加讚揚,以此來奉勸君主不興兵。
這種情況放到如今,我們則大多會產生其他方面的猜測。
至於本篇其他的問題嘛,我覺得你將之與前面二十四章等兵道篇相結合,也就知曉其中內容了。
當然,提醒你一下要認真領悟,本篇最後這句也是十分重要的道。”
‘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早已。’秦深不斷默唸著本篇的最後一句,反覆琢磨著其中含義,而慢慢來到了草堂。
瓊尼與陳曉曉分坐於兩邊各自思索領悟,秦深進來後對主位上的師父老爹輕輕施禮,隨即也落坐繼續思考著。
秦無敵沒有言語,也只是在微眯著眼靜靜坐著。
草堂中一時之間,陷入了暫時的安靜之中。…直到,嘟的一聲,水壺燒開的鳴叫聲衝破了草堂中沉靜。
瓊尼把水壺提起,開始為大家沏上咖啡。
接過試了一小口咖啡的味道,見大家都從入微中迴歸,秦深隨即開口談道:“所謂好戰易衰,不戰積弱。師祖在本篇中著重強調了前者。這自然是因為他的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