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而推之,本篇之譯文的大方向上是不存在什麼問題的。
不過,對於其中之‘善者果而已矣’的‘善者’所指為何,我這裡還存有疑問?不知誰可為我解惑焉?”
秦深提問之時,瓊尼已經重新添入原料並將水壺放置火爐口上,見陳曉曉沒有打算接話,於是瓊尼開口談道:“就我所推測,本篇所勸周君主不予興兵,或引用了楚國為例。
前半小節似言,你不見楚國大軍當初如何鼎盛,可再看如今,當初的兵營處已衰敗不堪,長滿雜草。
以此而推論,文中善者,應不是善戰之人,而是指善治之人。所以接著的譯文則是,善道治之君主堅決奉行自己不興兵的原則,(這樣才)從不以大興兵力侵佔他人來取得國家的強大啊。”
“文中之‘果’,是否可以譯之為‘結果’。”瓊尼剛說完,陳曉曉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擅長治理國家的人停止興兵的結果,不以此來取得強盛。不驕傲的結果;不自矜的結果;不進伐的結果。萬不得已才興兵的結果,就是所謂的不倚強凌弱的結果。”
“聽起來有些拗口,但二者意思挺相近的。以‘結果’譯之,不如譯為‘果敢’順暢。”秦深給出了評價。
“我的看法也是這樣。”瓊尼附和到。
“好吧。這樣對比之後,確實譯為果敢、堅決要通順些。”陳曉曉沒有糾結,繼續言道:“果而毋得已居。此句中的‘居’,譯文中是通據,或是拒,表以此抵抗的含義。
我覺得直接按本字意處理也是可以的。居,居入其中。堅決不要讓自己居入這樣的情況之中,就是所謂的果敢而不兵強於天下。
但是,似乎這樣去譯文,並沒有達到我所想象中的那樣。這不是我想要的道。”
“哈哈,小傢伙們,這些道就是你們的道。或許你們會感到有些不完美,但那並不重要,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那麼地天才。”
秦無敵搖晃著手中的咖啡杯,“所以,其實你們大可不必如此糾結。
我從不糾結這些不完美,我的道哪怕不如別人的道,那也是我所選擇的道。
星球、隕石、蛋胎、果實、微粒,這麼多的不完美圓球體都證實了道的不完美是具有普遍性的。
所以,何必一定要求道就一定是一個完美的圓。
不完美,才有無限的可能。
嗯,你們覺得本篇還有很多的不理想的地方。那是你們沒有抓住重點。本篇的重點是什麼呢?
首先,對於本篇的末句,你們應該是沒有異議的吧?
哈哈,沒有就好,你們知道,這論的特點就是篇末一般都是結語,沒有異議,這就說明了本篇的中心主旨是公認的準確的。
也就是說,本篇李師闡述的就是一個不道之強致使物壯而老的論點。
一般人所看到的是戰爭獲勝帶來的好處,使國家資源更豐盛,實力更為強大。而李師則是看到了戰爭勝利將帶來的弊端。
會使人更懶惰,會讓國家正常的生產運轉失去恆長。非恆增長的弊端就是讓生長更為迅速,因而導致過早地步入衰老期,死亡的機率增加。
把握住這個中心,前面的爭議之處也就不會偏頗過遠。所以其實大家的譯文的意思也就大致相似。
就好像以前我與陳閒討論這篇文章之時,陳閒是以意而譯之。他的譯文與陳曉曉的比較接近。”
看著三個小傢伙們一臉期待的模樣,秦無敵笑問道:“想聽?好的,我轉述給你們吧。或許他的譯文會顯得更完美些。
但是,太過理想化了,就顯得有些虛幻了。天才所走的道,並不適合大眾。
所以,我的道不會與他的道相同。你們知道…,啊哈,好吧,好吧。看看你們一個個苦大仇深的樣子,我不囉嗦了。”
雖口中這般應承著,秦無敵卻是喝了口咖啡,潤了下嘴,才在小傢伙們的期待中,不緊不慢地繼續開口講了起來:“以道來輔佐自己的君王,不以兵力強加於天下,這是事情最好的發展。
大軍還師後,人們回到出兵前的住處,很多地方都是楚棘雜草叢生,甚至許多的房屋都空置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