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雖有闤館燕處則昭若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錦書道德論
“這第二十六章,我們可以這樣去斷句。”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其輜重;雖有闤館,燕處則昭若。若何萬乘之王而以身輕於天下?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
“本章文字簡潔,以輕重而論道,接下來,你先試把文中大意先講述出來,我再把文中之意譯出給你參考。”
“是的,師父。”對於秦深來說這種課堂考驗已經是十分適應,“載重作為輕車製造出來的根源, 寧靜為了躁動的君主而設定。
因此君子從早到晚終日前行,不用離開輜車載重。
雖然只有圍牆和供宿供膳的地方,飲宴的地方則昭然明亮好像宮殿一樣。
如若假設(擁有)萬乘之車的帝王而以自己身體作則輕車出行環視天下。
輕車則會失去本來造出來的意義
躁動(煩躁、繁重的任務?)則會消失離開君主。”
秦無敵開口糾正了秦深的疏忽之處:“輕車,基本是指古時的從車。你如此譯,這就與我所剛才說的輕重論道有所偏離了。你來聽下我的譯文吧。”
走到講桌旁拿起了書本,秦無敵開始平緩地念起來,“承載重物是為了輕裝上陣的根本原因。
靜坐思考是為了煩躁不安的您能平靜下來。
因此君子自此而終行走世間的時候,都不會丟離他不斷積累增多的書帛竹簡等輜車重物。
(夜宿的時候)雖然只有簡單的圍牆和食宿之館(保障安全及食宿),但這燕窩般(簡陋)的地方也昭然明亮如若仙境。
為什麼以萬乘出行的帝王反而會被認為其本身(該行為)過於輕浮,在天下人的眼中看來?
輕浮不安則是因為失去了(儉樸、寧靜)本心。躁然而動則失去了君子(該有)的平靜。”
譯文不長,秦無敵唸完之後就將書本再放在了講桌上。
待秦深記錄好,秦無敵接著講解道:“在本章,李師提倡儉樸,守靜這兩種君子之德。
何為儉樸?何為守靜?
儉樸對應為處事沉穩,守靜則對應為心態平靜。穩重與平靜為君子之德,而屏棄了輕浮與毛躁。
本文還可以參考《韓非子•喻老》之古文。所謂,制在已曰重,不離位曰靜。
李師認為君主的出行需要耗費大量的錢財。君主因內心躁動不寧,故才會想出遊散心,田獵賞景。
這類為了一己之私慾,彰顯權力而萬乘出行,當歸屬於疾躁而行。
而李師提倡處靜為安,即使不安於行,也是輕車簡裝,帶著學問一道上路而已,這就是君子之行。
故,君子恭謙,靜如鏡湖;君主儉和,沉穩如山。”
結語之後,秦無敵結束了授課。
“秦爺爺,這剛沏好的咖啡是蒂斯從諾威萊港寄來的優等黑山焰,請您品品看看味道還行嗎?”
“我記得去年的那份可是都喝光了的。這是甘大今年又託人運過來的新品?
說起來,這東西可不容易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