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捆而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惚尋尋呵不可名也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錦書道德論
“本篇對你來說應是很容易理解。第十四章,我們先斷句。”
“視之而弗見,名之曰微。聽之而弗聞,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計,故捆而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惚,尋尋呵不可名也,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隨而不見其後,迎而不見其首。執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謂道紀。”
/////////////////////////////////////////////////////////////////////////////////////////////////////////////////////////////////
“這第十四章也就是多了些字數。譯文卻是相對容易的。”
“視野之中明明有東西存在,卻不能夠看見,這就可以將他定義為微小不可見。
耳朵之內明明有聲音傳來,卻不能夠聽到,這就可以將他定義為細微不可聞。
明明伸手去撫摸觸碰到他,卻什麼感覺也沒有一樣,這就可以將他定義為輕微不可察。
以上這三種細微至極的物體難以數得清楚,所以都可以歸納到一起統一,捆合作為一點。
這一點東西,浮在上面悠悠然漂浮不定,落到下面恍惚中無法捉摸,不斷地尋找也都不能明白弄清楚,就只能將他歸納到沒有存在一般。
這就是沒有形狀的存在,沒有物體的樣子。
這就是所謂的恍惚難辨,他在你的前方讓你跟隨,你也看不見他的後背。他迎面而來,你也看不到他的面貌。
用現在已經研究明白的道理,用來駕馭現今存在的一切,並用於探知已消散的遠古初始,這就是所謂道理來源的細絲之紀。”
把譯文念出後,秦無敵看到抄錄停筆的小秦深還是一臉不明所以的樣子。於是繼續開始對譯文進行剖析。
“首先我們來談談李師說的‘微’。微小的東西是指什麼呢,李師說的顯然並不是灰塵,因為灰塵在光線的作用下,還是可以肉眼看見的。我們最常接觸的‘微’,通常就是細菌了,那些微小到極點的微生物,必須透過顯微鏡才能觀察得到,卻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而李師說的‘希’,又是指什麼呢?我們通訊、探檢常用到的超聲波,大概就是可歸入到‘希’之中去的東西。雖然超聲波不能為人耳所能聽到,但是透過特殊的‘耳朵’,還是能聽到的。將鯤龍,蝠龍等生物都能夠聽到‘希聲’並加以利用。
而李師說的‘夷’,又是什麼東西呢?明明存在,卻又摸不到。在我看來,磁場應該算是其中極有代表性的東西了。正是由於磁場的存在被發現然後深入研究後,我們在各處都廣泛利用著其特性。無論是現實生活還是幻世,磁場的重要性都是可以看到的。”
“李師將這三者不可以質量去統計的東西,都合稱為 ‘一’。為什麼呢?‘一’者,是數之初生,如萬物之始創,是構成世界的根,卻被分化成無數難計之物。渺渺不可察,悠悠不可見,恍惚不可覺,卻是真實地存在。
通常,人們都由於他們在面前也難以找到,在身後也難以發現,所以尋找不到,也不知其名。以為是空無一物,但是李師將他們這些微希夷者,定義為沒有形狀的實體,沒有物體的假象。
這些無數的微希夷,李師認為才是執掌現在世界的基礎,是駕馭現在的存在。將他們都研究透徹,才知道遠古的初始模樣,這就是所謂將道理歸納總結得出世界的規律。”
……
見秦深一臉迷茫地從草廬中踱出,陳曉曉與瓊尼相視而笑。與秦深不同,擁有強大資料庫後盾與廣泛知識庫基礎,二人比秦深更容易理解和領悟本章所說的內容。
秦無敵喜歡留下問題讓後輩們先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弄明白,所以依習慣並沒有留下來太久,而留出了三人自己討論研究的空間。
所以面對秦深的不解與疑惑,陳曉曉很有導師風範地開始了講解。
“你看見這世界,可知道這世界真實的模樣,可知道雙子星的來由?..嗯,”
“你可知道,我為何要在教義中說,有了光於是有了萬物?”
“..嗯,咳,咳..。你可知道,神為何會在教義中說,有了光,於是有了萬物?”
陳曉曉侃侃而談中,又習慣性模仿起陳閒教導自己那時候的樣子。
幸好在複述的時候,陳曉曉及時以口水嗆到的情形中斷話語來掩飾了過去,硬生生將後半截話拗了回來。
對於陳曉曉提出這些的問題,秦深覺得更為迷惑了。
“為何會這樣呢?”
“在烈陽星系體中,雙子星與其他行星最大的不同,就是擁有我們這些生命體。而雙子星上之所以會有生靈,就是因為‘水’這種特殊物質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