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石凳上,秦深陷入了沉思之中。
瓊尼與陳曉曉十分默契沒有去打擾思考問題的秦深,彼此之間的眼神交流之後,甚至連為秦深續杯的動作都是格外地輕柔。
秦無敵留給秦深的作業對目前的秦深來說是一道難題,這更像是秦無敵對秦深的考驗。
畢竟沒有真正接管領主,秦深既沒管理經驗,也無實踐時間。只憑這小篇文字,要進行作答,確實不易。
回答好,還是回答不好。就首先要弄明白何為師祖所提倡的去彼取此。
師祖所謂儉樸,就是捨棄虛妄的而使用實在的。這是師父總結的內容。
師祖文中所述之虛妄大致就是文中提到的盲目、心狂、行妨、口爽、耳聾。
盲目則色不可察,心狂則躁動不安,行妨則手足互殘,口爽則舌齒難控,耳聾則鳴不得知。
那麼去彼,則是將以上虛妄之症狀丟棄捨去。
那麼取此,是取何為實在?
師祖所謂的聖人之舉措,就只是為了治腹,而不是為了看。田獵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飽吃一頓。而貴族們則是為了這一頓,把田獵弄得繁複無比。
所以師祖的取此,就是直奔目的而去的意思。
所以師父授課總結的儉樸,與師祖所取之簡樸,還是有所區別的。
秦深折了根樹枝,默默將自己所悟的道在地上寫了出來。
簡樸、儉樸。
簡簡單單的四個大字,卻是讓瓊尼與陳曉曉看了之後雙目都為之而一亮。
所謂去彼取此,不是什麼目及千里、心靜如水、手足隨心、口齒伶俐、耳聽八方。
能做到這些的,那都不是聖人,而是神人。
李師在本篇中的去彼取此,就是去虛取實。
秦深悟了,瓊尼與陳曉曉也跟著明悟了。
所謂大道至簡,這就是李師在本篇中的所取之道。
秦深將端在手上的涼咖啡一飲而盡。
無論是師祖所取之簡樸,還是師父所述之儉樸,那都是挺好的。
對於自己名義上所屬的領地,那是一個百廢待興的領土。所以推行樸實,那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吧。
答案會是這樣簡單嗎?秦深繼續思索著。
樸實很好,但師祖那時倡議就推行失敗了。是師祖沒有實權的原因嗎?並不盡是。
師祖之敗,在於勢微。雖敗尤榮,生道德之論,立創世之言。
是以倡議雖然不被當時的社會所採納,卻是在人們的心中種下來種子的。
衡量簡樸或是儉樸的好與不好,更在於人心。